“新基建”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作用机制、约束条件与优化路径

被引:15
作者
王薇 [1 ,2 ]
任保平 [3 ]
机构
[1] 西安财经大学西部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2]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球产业分工; “新基建”; 人工智能;
D O I
10.16331/j.cnki.issn1002-736x.2023.01.011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对传统产业体系的生产模式和技术经济范式进行颠覆性重构的现代化产业模式和组织运行系统。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创新性和需求导向性等特征。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是推动我国产业体系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动能。“新基建”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作用机制包括要素配置效应、结构转化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新基建”背景下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约束条件包括制度约束、技术约束和要素约束三个方面。以“新基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优化路径在于:增强“新基建”基础功能,调整产业体系发展目标;加强“新基建”制度供给,优化产业体系发展环境;加强“新基建”技术供给,激发产业体系创新潜力;加强“新基建”要素供给,夯实产业体系要素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3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新型基础设施如何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 [J].
王文彬 ;
廖恒 .
财经科学, 2022, (08) :93-105
[2]   数字创新驱动下京津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策略 [J].
陈艳春 ;
杨添天 ;
杨继成 .
宏观经济管理, 2022, (05) :46-51
[3]   “十四五”规划下中国制造供给能力及发展路径思考 [J].
钱海章 ;
张强 ;
李帅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2, 39 (01) :28-50
[4]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
张海平 ;
胡振雄 .
改革与战略, 2021, (11) :28-36
[5]   理解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J].
乔晓楠 ;
王奕 .
改革与战略, 2021, (03) :19-32
[7]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三重逻辑:基础条件、功能导向与推进层级 [J].
刘晋祎 .
改革与战略, 2020, (12) :40-47
[8]   基础设施的三个维度及其投资效应探析 [J].
王忠民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02) :5-9
[10]   从产业结构到现代产业体系:继承、批判与拓展 [J].
贺俊 ;
吕铁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 29 (02) :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