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20
作者
乔晓楠 [1 ,2 ]
王奕 [1 ]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政治经济学;
D O I
10.16331/j.cnki.issn1002-736x.2021.03.003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0-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305 ;
摘要
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双循环的本质可以理解为一国在特定阶段利用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方式,并且这种方式需要与该时期工业化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可以结合资本循环理论,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如何在国内与国外展开双循环进行具体划分;可以从单一产业资本拓展至经济社会生产总过程的角度对双循环结构加以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外循环的作用不断增强,而此后内循环的作用变得愈发重要。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从大变强"的第三次跃升,需要重塑双循环的结构,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在于: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制造强国;调节好利润率差异,平衡虚实关系;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优化投资结构,拓展国内投资需求;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工业化与双循环:对新发展格局的政治经济学探析 [J].
乔晓楠 ;
宁卢申 ;
王奕 .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1, 37 (02) :43-53
[2]   双循环发展逻辑:以大国分工体系助推国际分工合作 [J].
王修志 ;
谭艳斌 ;
孔胜雪 .
改革与战略, 2020, 36 (11) :25-35
[3]   非生产部门的价值分割: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 [J].
乔晓楠 ;
李欣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0, 11 (04) :22-49
[4]   世界再生产体系研究: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J].
乔晓楠 ;
张月莹 ;
吴雨婷 .
世界经济, 2019, 42 (05) :3-26
[5]   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J].
龚刚 ;
魏熙晔 ;
杨先明 ;
赵亮亮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8) :61-86+205
[6]   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的工业化道路 [J].
乔晓楠 ;
何自力 .
经济学动态, 2016, (09) :17-28
[7]   去工业化的发生机制与经济绩效:一个分类比较研究 [J].
乔晓楠 ;
杨成林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6) :5-17
[8]   “双顺差”、能力缺口与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和微观视野 [J].
路风 ;
余永定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6) :91-114+207
[9]   论1978年以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现状与调整对策 [J].
彭爽 ;
叶晓东 .
经济评论, 2008, (02) :73-80+86
[10]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N]. 刘鹤.人民日报. 2020 (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