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2
作者
张海平
胡振雄
机构
[1]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政治经济学; 传导机理; 经济循环;
D O I
10.16331/j.cnki.issn1002-736x.2021.11.004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与传统基础设施存在着显著区别,新型基础设施主要由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部分内容构成,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社会再生产以及资本循环等理论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量和质的维度上推动中国经济扩张、优化经济发展路径以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从底层物质构件上重构了中国经济的价值生成和价值运行机制,推动了经济、社会等多领域变革。中国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协调好生产与流通的时间关系、创新投融资方式以及加快配套设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新基建”:概念、现状与问题 [J].
刘艳红 ;
黄雪涛 ;
石博涵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 (06) :1-12
[2]   “新基建”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J].
郭朝先 ;
王嘉琪 ;
刘浩荣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 (06) :13-21
[3]   面向智慧社会的“新基建”及其政策取向 [J].
李晓华 .
改革, 2020, (05) :34-48
[5]   “新基建”的热度与冷思考 [J].
傅荣校 .
国家治理, 2020, (17) :15-20
[6]   新基建: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支撑 [J].
贾康 .
党政研究, 2020, (04) :11-16
[7]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与路径探索 [J].
盛磊 ;
杨白冰 .
改革, 2020, (05) :49-57
[8]  
列宁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苏) 列宁, 2012
[9]  
资本论[M]. 人民出版社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2004
[10]  
资本论[M]. 人民出版社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