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长江源区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14
|
作者
吴丹 [1 ,2 ]
邵全琴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土地覆被; 状况指数; 转类指数; 长江源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长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本文利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2004年和2008年共4期土地覆被数据,通过土地覆被转类途径与幅度、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和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分析评价了长江源区近30年来土地覆被与生态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是长江源区主要的土地覆被类型,2008年草地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66.93%。在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2004年和2004-2008年的3个时段内,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变化率分别为-0.15、-0.24和0.01;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分别为-0.20、-0.66和0.08。近30年来,长江源区土地覆被和生态状况总体经历了变差-显著变差-略有好转的过程。2004-2008年,长江源区年平均温度比前期(70年代中后期-2004年)升高了0.57℃,年平均降水量比前期增加了17.63mm。区域气候变化有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后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对植被恢复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近30年黄河源头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邴龙飞
    邵全琴
    刘纪远
    [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 (03) : 289 - 296
  • [2] 近30a来长江源区沙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及成因分析
    胡光印
    董治宝
    逯军峰
    颜长珍
    魏振海
    [J].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2) : 300 - 308
  • [3] 基于降水和径流的长江源头氮素收支研究
    肖桐
    齐永青
    王军邦
    [J]. 生态学报, 2010, 30 (19) : 5404 - 5412
  • [4] 近30年来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与宏观生态变化特征
    邵全琴
    赵志平
    刘纪远
    樊江文
    [J]. 地理研究, 2010, 29 (08) : 1439 - 1451
  • [5]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刘纪远
    张增祥
    徐新良
    匡文慧
    周万村
    张树文
    李仁东
    颜长珍
    于东升
    吴世新
    江南
    [J].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 1411 - 1420
  • [6] 近30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陈浩
    赵志平
    [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11 (03) : 390 - 399
  • [7] 长江、黄河、澜沧江正源探讨
    成海宁
    张忠孝
    [J]. 青海国土经略, 2009, (02) : 31 - 33
  • [8] 30年来青海三江源生态系统格局和空间结构动态变化
    徐新良
    刘纪远
    邵全琴
    樊江文
    [J]. 地理研究, 2008, (04) : 829 - 838+974
  • [9] 近30年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
    刘纪远
    徐新良
    邵全琴
    [J]. 地理学报, 2008, (04) : 364 - 376
  • [10] 长江源何处,究竟长几何?[J]. 税晓洁.生命世界.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