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被引:18
|
作者
陈浩 [1 ]
赵志平 [2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三江源; 自然保护区; 土地覆被状况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6 [自然保护区划及其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三江源地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末和2004年三期土地覆被的数据,分析了三江源18个自然保护区3个圈层的2004年的土地覆被类型特征,以及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80年代末至2004年土地覆被类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江源18个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均以草地为主,2004年草地占保护区面积的65.68%,其中,约古宗列保护区最高,为83.0%,格拉丹东保护区最低31.48%。2004年18个保护区土地覆被状况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玛可河>多可河>江西>麦秀>中铁-军工>白扎>东仲>通天河沿>年保玉则>阿尼玛卿>昂赛>扎陵湖-鄂陵湖>当曲>果宗木查>星星海>索加-曲麻河>约古宗列>格拉丹东。1970年中后期至2004年土地覆被动态度大小依次为:星星海>扎陵湖-鄂陵湖>玛可河>多可河>年保玉则>江西>白扎>麦秀>阿尼玛卿>通天河沿>果宗木查>中铁-军工>约古宗列>索加-曲麻河>当曲>格拉丹东>昂赛>东仲。1970年中后期以来,18个保护区中有14个的土地覆被状况是变差的,按转差程度依次是星星海>阿尼玛卿>扎陵湖-鄂陵湖>年保玉则>多可河>白扎>约古宗列>通天河沿>索加-曲麻河>果宗木查>麦秀>中铁-军工>昂赛>东仲;有四个保护区的覆被状况有所好转,分别是当曲、格拉丹东、玛可河、江西保护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90 / 39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基于遥感与GIS的乌审旗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吴晓旭
    邹学勇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2) : 199 - 206
  • [2] 威海市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动态变化
    贾文臣
    贾香云
    李福印
    王卷乐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2) : 193 - 198
  • [3] 基于分形理论的新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杨涵
    王芳芳
    吴世新
    周华荣
    [J]. 干旱区研究, 2009, 26 (02) : 194 - 199
  • [4] 沽源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施志国
    邓华锋
    彭道黎
    [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9, 35 (01) : 34 - 37+41
  • [5] 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以新疆精河县为例
    张飞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王伯超
    王飞
    买买提·沙吾提
    [J]. 生态学报, 2009, (03) : 1251 - 1263
  • [6] 陕北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土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贾科利
    常庆瑞
    张俊华
    [J]. 中国沙漠, 2009, 29 (02) : 223 - 228+384
  • [7] 1986年~2005年三江平原水田与旱地的转化特征
    黄妮
    刘殿伟
    王宗明
    [J]. 资源科学, 2009, 31 (02) : 324 - 329
  • [8] 陕南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
    卓悦
    王小文
    徐杰峰
    杨楠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3) : 1266 - 1270
  • [9] 30年来青海三江源生态系统格局和空间结构动态变化
    徐新良
    刘纪远
    邵全琴
    樊江文
    [J]. 地理研究, 2008, (04) : 829 - 838+974
  • [10] 近30年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
    刘纪远
    徐新良
    邵全琴
    [J]. 地理学报, 2008, (04) : 364 -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