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208
|
作者
刘纪远
徐新良
邵全琴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三江源; 青海; 草地退化; 遥感; 空间格局; 时间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MSS图像、90年代初期TM图像和2004年TM/ETM图像支持下,通过三期遥感影像的直接对比分析,获得了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70年代以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是一个在空间格局上影响范围大,在时间过程上持续时间长的连续变化过程。研究发现,三江源草地退化的格局在70年代中后期已基本形成,70年代中后期至今,草地的退化过程一直在继续发生,总体上不存在90年代至今的草地退化急剧加强现象。草地退化的过程在不同区域和地带有明显不同的表现,如在湿润半湿润地带的草甸类草地上,发生着草地破碎化先导,随后发生覆盖度持续降低,最后形成黑土滩的退化过程;在干旱、半干旱地带的草原类草地上,发生着覆盖度持续降低,最后形成沙地和荒漠化草地的退化过程。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草地退化可以分为7个区,各区草地退化在类型、程度、范围与时间过程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64 / 37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黑土滩”退化草地调查
    刘晓玲
    [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 93 - 96
  • [2] 基于NOAA-AVHRR的黄河源地区草地变化与人文因素作用分析
    戴激光
    郭万钦
    杨太保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 (01) : 109 - 112+108
  • [3] 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特征
    张镱锂
    刘林山
    摆万奇
    沈振西
    阎建忠
    丁明军
    李双成
    郑度
    [J]. 地理学报, 2006, (01) : 3 - 14
  • [4]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恢复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
    赵新全
    周华坤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5, (06) : 37 - 42
  • [5] 三江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陈国明
    [J]. 四川草原, 2005, (10) : 37 - 39+44
  • [6] 基于NDVI的西藏自治区草地退化评价模型
    李辉霞
    刘淑珍
    [J]. 山地学报, 2003, (S1) : 69 - 71
  • [7] 遥感技术在西藏那曲地区草地退化评价中的应用
    钟诚
    何晓蓉
    李辉霞
    [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3, (02) : 99 - 102
  • [8] 江河源区的草地资源特征与草地生态变化
    王根绪
    程国栋
    [J]. 中国沙漠, 2001, (02) : 101 - 107
  • [9] 青海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的遥感技术调查分析
    涂军
    熊燕
    石德军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1999, (02) : 20 - 24
  • [10] 遥感技术在高寒草甸及其退化草地上的应用研究
    石德军
    乔安海
    洒文君
    侯秀敏
    尼克
    [J]. 青海草业, 1999, (01) :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