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与碳排放: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

被引:85
作者
卢娜 [1 ]
王为东 [1 ]
王淼 [1 ]
张财经 [1 ]
陆华良 [2 ]
机构
[1]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2] 常州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 碳排放; 直接影响; 空间溢出;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6 [能源管理];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083305 ; 1204 ;
摘要
相较于一般水平的低碳技术创新,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低碳转型要求,避免路径锁定。本文在界定并量化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①中国的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活动尚不活跃,主要集中在东部少数几个经济发达省份,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集聚性,且其空间相关性主要由地理位置和经济关联予以体现;碳排放则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空间集聚以及对邻近地区的警示效应,且其空间相关性主要由地理位置和地理距离予以体现。②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均呈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邻近地区碳排放的作用不显著,说明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的碳减排作用仍局限于本地。另外,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长期作用未增强,说明中国现有技术与生产体系还不能容纳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阻碍了其作用的完整发挥。③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和邻近地区碳排放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均显著为正,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还未实现脱钩;本地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不仅显著增加了本地碳排放,还会激化邻近地区招商引资竞争致使其碳排放增加。因此,政府应更加聚焦于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的科技、产业、金融与财税等系统性政策支持,同时通过构建区域间行政与市场的协调机制,促使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得以发挥,进而推动低碳转型与经济绿色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空间溢出效应视角下低碳技术创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王为东 ;
卢娜 ;
张财经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08) :22-30
[2]   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技术创新差异的时空格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 [J].
马志云 ;
刘云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 (09) :102-111
[3]   中国雾霾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选择——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 [J].
邵帅 ;
李欣 ;
曹建华 ;
杨莉莉 .
经济研究, 2016, 51 (09) :73-88
[4]   “绿色悖论”之谜:地方政府竞争视角的解读 [J].
张华 .
财经研究, 2014, 40 (12) :114-127
[5]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服从倒U型曲线关系吗——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重新解读 [J].
邓晓兰 ;
鄢哲明 ;
武永义 .
财贸经济, 2014, (02) :19-29
[6]   专利质量指标中“被引次数”的深度剖析 [J].
万小丽 .
情报科学, 2014, 32 (01) :68-73
[7]   技术创新、空间集聚与区域碳生产率 [J].
林善浪 ;
张作雄 ;
刘国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5) :36-45
[8]   中国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J].
鲁万波 ;
仇婷婷 ;
杜磊 .
经济研究, 2013, 48 (04) :106-118
[9]   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转让机制研究 [J].
周冯琦 .
社会科学, 2009, (06) :33-38+188
[10]  
Sociotechnical transitions for deep decarbonization[J] . Frank W. Geels,Benjamin K. Sovacool,Tim Schwanen,Steve Sorrell.Science . 2017 (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