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空间集聚与区域碳生产率

被引:81
作者
林善浪
张作雄
刘国平
机构
[1]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业集聚; 碳生产率; 空间面板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采用我国1997-2009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对区域碳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生产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往往可以更好地解释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空间变化;在影响因素方面,我国区域碳生产率主要受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制造业的集聚不经济和产业结构低下是当前阻碍我国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从时间趋势上看,技术创新对提高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作用在逐步增强,但在不同区域表现有所不同。因此,仅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提高碳生产率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必须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促成产业空间合理布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 [J].
潘家华 ;
张丽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5) :47-57
[2]   空间依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重新解读中国的EKC假说 [J].
魏下海 ;
余玲铮 .
探索, 2011, (01) :100-105
[3]   基于福利绩效的碳生产率研究 [J].
刘国平 ;
曹莉萍 .
软科学, 2011, 25 (01) :71-74
[4]   低碳经济认识探析 [J].
刘晔 ;
耿涌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0) :123-128
[5]   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 [J].
赵荣钦 ;
黄贤金 ;
钟太洋 .
地理学报, 2010, 65 (09) :1048-1057
[6]   上海市工业碳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关系 [J].
谌伟 ;
诸大建 ;
白竹岚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9) :24-29
[7]   生产中碳排放效率长期决定及其收敛性分析 [J].
魏梅 ;
曹明福 ;
江金荣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9) :43-52+81
[8]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J].
王群伟 ;
周鹏 ;
周德群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1) :45-54
[9]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碳生产率分析 [J].
何建坤 ;
苏明山 .
中国软科学, 2009, (10) :42-47+147
[10]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 [J].
谭丹 ;
黄贤金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