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技术创新差异的时空格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

被引:13
作者
马志云
刘云
机构
[1]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时空格局; 技术需求与转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关键技术创新差异的扩大将不利于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发展。以技术产出的专利为数据源,运用大数据挖掘工具、泰尔熵指数及空间计量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技术创新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沿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技术创新差异整体上呈现下降态势,并以初期震荡向后期平稳有升过度。(2)按地理位置划分的区域技术创新差异呈现高的空间集聚效应,且强强集聚与弱弱集聚具有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部分地区面临陷入技术贫困陷阱风险。(3)沿线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创新差异存在趋同俱乐部现象,个别国家随时间推移可能经历不同俱乐部过度。针对这种趋同特征及各国技术需求特点可划分为4种类别:技术转出区、技术转入区、技术扩散区和技术承接区。技术转出区多集中在东欧某些经济发达、能源依存度高的国家。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减排政策的同时,需要国际社会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差异化且有侧重的援助方案。(2)技术创新强国在涉及应对气候变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事项上应该给予技术需求国让步。同时,技术转移应考虑区域协同及地理邻近的扩散。(3)中国应发挥好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的作用,加强特定区域内共性技术的帮扶力度,建立与适宜国家间关键技术联合研发与示范机制,树立大国形象。(4)中国应加快沿线战略布局,根据不同区域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现状及其技术能力制定差异化的产业和技术转移的政策,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技术合作与贸易往来,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吴玉鸣.华东师范大学.2004, 04
[2]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邵建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 02
[3]  
Barriers perceived to engaging with climate change among the UK public and their policy implications.[J].Irene Lorenzoni;Sophie Nicholson-Cole;Lorraine Whitmarsh.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7, 3
[4]   Patents and innovation counts as measures of regional production of new knowledge [J].
Acs, ZJ ;
Anselin, L ;
Varga, A .
RESEARCH POLICY, 2002, 31 (07) :1069-1085
[5]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energy carbon emissions in Yantai from 2001 to 2011.[J].Qiuhong Su;Qiuxian Wang;Dengjie Wang;Xiaomei Yan;.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6, 03
[6]   中国区域创新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 [J].
肖刚 ;
杜德斌 ;
戴其文 .
科研管理, 2016, 37 (05) :42-50
[7]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全球及中国环境治理的影响 [J].
董亮 ;
张海滨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1) :8-15
[8]   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 [J].
胡文海 ;
孙建平 ;
余菲菲 .
地理研究, 2015, 34 (09) :1795-1806
[9]   中国省域R&D投入的区域差异及时空格局演变 [J].
沈宏婷 ;
陆玉麒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 (06) :917-924
[10]  
Global progress in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policie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China.[J].Fu Sun;Xiaojia He;Paul Rummy;Kevin Lauzon;.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