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何以确权

被引:202
作者
王利明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数据确权; 数据流通; 双重权益结构; 合理使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105 ;
摘要
我国民法典已经确认了数据的民事权益客体属性,为数据确权提供了民事基本法层面的依据。虽然有关数据政策和地方性立法确认了数据权益,但在全国性立法层面并没有对数据确权作出回应。数据确权是数据立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数据确权有利于保护劳动,可激励数据生产,促进数据流通,强化数据保护。由于现有法律制度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无法实现对数据的全面保护,因此数据确权立法势在必行。数据立法要在区分数据来源者和数据处理者权利的基础上,构建数据确权的双重权益结构,尊重和保护数据来源者的在先权益,确认和保护数据处理者的财产权益,包括持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以及数据财产权遭受侵害或者妨碍时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和消除危险请求权。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73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数据财产赋权的立法选择 [J].
吴汉东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3, 41 (04) :44-57
[2]   论作为新型财产权的数据财产权 [J].
张新宝 .
中国社会科学, 2023, (04) :144-163+207
[3]   数据确权的误区 [J].
周汉华 .
法学研究, 2023, 45 (02) :3-20
[4]   数据公平利用的法理反思与制度重构 [J].
丁晓东 .
法学研究, 2023, 45 (02) :21-36
[5]   数据立法范式的转型:从确权赋权到社会本位 [J].
张钦昱 .
经贸法律评论, 2023, (01) :1-20
[6]   解释论视角下的侵害企业数据权益损害赔偿 [J].
潘重阳 .
比较法研究, 2022, (04) :45-56
[10]   大数据有限排他权的基础理论 [J].
崔国斌 .
法学研究, 2019, 41 (05)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