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要继续“走出去”——基于对院士留学经历的分析

被引:9
作者
蓝丽娇
卢晓东
机构
[1]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教育对外开放; 出国留学; 拔尖创新人才; 院士; 留学经历;
D O I
10.13316/j.cnki.jhem.20210106.005
中图分类号
G648.9 [留学教育、互派教授];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作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国留学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研究以本科毕业于1972年以后的两院院士为研究样本,使用简历分析法和传记研究法分析其成长中的留学经历。研究发现,大多数院士都有出国留学经历,且相关经历促进了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拔尖创新人才在科研素养的养成和个人成长等方面的极大发展,对其在国内进行开创性的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其成长的关键转折点。疫情对出国留学的影响是暂时的,后疫情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坚持统筹谋划,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留学工作水平,将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大规模地投入"国际化进程",培养出我国发展所需要的各类拔尖创新人才,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强国战略,具体做到:基于历史经验,逐渐推动留学目的国分散化;促进和深化高校课程和教学改革,实现外语教学多元化;扩大留学人员规模,提高资助力度并促进资助来源多元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2]   我国出国留学政策变迁的基本逻辑及理性选择——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 [J].
陈玥 ;
毛立伟 .
当代教育论坛, 2020, (05) :10-16
[3]   中国教育对外开放70年的政策演变与发展成就 [J].
孙霄兵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19, (10) :10-15+22
[4]   为了祖国的一片蓝天——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贺泓 [J].
段晓川 .
就业与保障, 2019, (13) :8-11
[5]   推荐免试研究生“保内”还是“保外”?——基于院士学缘异质性分析的视角 [J].
张旭菲 ;
卢晓东 .
现代大学教育, 2019, (03) :26-33+112
[6]   袁亚湘院士:从放牛娃到数学家 [J].
姜靖 ;
陈思雅 .
今日科苑, 2016, (03) :44-48+3
[7]   我国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资助政策现状研究 [J].
“出国留学财政政策研究”课题组 ;
柯常青 ;
黄永林 ;
王琍 ;
罗忻 ;
阮劭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54 (06) :154-166
[8]   超越因材施教 [J].
卢晓东 .
教育学术月刊, 2014, (10) :3-17
[9]   刘文清:用环境光学造福社会 [J].
雨粟 .
民主, 2014, (01) :41-43
[10]   高校如何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从年轻院士当年的高等教育经历谈起 [J].
瞿振元 ;
韩晓燕 ;
韩振海 ;
侯继武 .
中国高教研究, 2008, (02)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