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网络犯罪立法及其适用

被引:214
作者
皮勇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新型网络犯罪; 积量构罪; 实质预备犯; 帮助行为正犯化; 中立帮助行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新型网络犯罪是网络犯罪的新发展,遏制网络犯罪必须打击新型网络犯罪。但由于其不同于传统犯罪,具有"积量构罪"特征,刑法相关规定的适用遇到困难,按照实质预备犯、帮助犯相关理论解释难以实现理论自洽。新型网络犯罪立法是回应网络犯罪新变化的正当性立法,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特殊犯罪方法和限定犯罪危害量的情节要件是其满足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可罚性条件的关键。新型网络犯罪行为本身的社会危害性相比较而言较低,情节要件弹性大,相关司法适用标准不明确,导致适用率低并出现犯罪圈的不当扩张,为了充分发挥新型网络犯罪立法的功效,必须根据其特殊的罪行构造,制定合理的司法规则,对其构成要件要素进行合理缩限,并对情节要件进行类型化、限定化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50+207 +207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新型网络犯罪认定中的规则判断 [J].
黄京平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7, (06) :3-13
[2]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若干司法适用难题疏解 [J].
张铁军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7, (06) :38-48
[3]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及其适用 [J].
黎宏 .
法律适用, 2017, (21) :33-39
[4]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管理义务及刑事责任 [J].
皮勇 .
法商研究, 2017, 34 (05) :14-25
[5]   预防刑法的扩张及其限度 [J].
何荣功 .
法学研究, 2017, 39 (04) :138-154
[7]   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网络语境——兼及对犯罪参与理论的省思 [J].
刘仁文 ;
杨学文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3) :123-130
[8]   传统犯罪网络化:归责障碍、刑法应对与教义限缩 [J].
梁根林 .
法学, 2017, (02) :3-13
[9]   罪量要素的属性与评价 [J].
柏浪涛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7, 32 (01) :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