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旧如新:媒介考古学的兴起及其问题意识

被引:77
作者
施畅
机构
[1]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媒介考古学; 电影考古学; 物质性; 异质性; 复现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5 [文物考古];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601 ; 050302 ;
摘要
媒介考古学旨在考掘历史上那些失落已久、转瞬即逝、止于想象的媒介物,其理论资源包括电影考古学与德国媒介理论(基特勒与齐林斯基),其问题意识在于它挑战了媒介研究的非物质性偏向、媒介正史的连续性叙事,以及媒介未来的总体性构想。研究者们重返旧技术的年轻时代,力图恢复媒介的物质性、寻访媒介的异质性、捕捉媒介的复现性,从而为别样的未来构想提供丰富资源。媒介考古学并非一个独立的学科或一套系统的方法论,而是一个开放的后现代学术场域。媒介考古学亦有必要对自身路径的限度予以反思:对"失败媒介"宜持审慎乐观态度,需注重考掘历史裂缝处的另类媒介,并将其置于历史纵深处予以理解。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53+126 +126-127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1]   媒介变革视野中的近代中国知识转型 [J].
黄旦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01) :137-158+207
[2]   论传播的物质性:一种媒介理论演化的视角 [J].
丁方舟 .
新闻界, 2019, (01) :71-78
[3]   书写与密码:晚清皇朝“灵晕”的离散 [J].
孙藜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 (09) :95-113+128
[4]   “邓丽君热”文化研究:私人经验与现代听觉变革 [J].
刘欣玥 .
东岳论丛, 2018, 39 (08) :158-165
[6]   媒介考源学视野下的电影——托马斯·埃尔塞瑟访谈 [J].
托马斯埃尔塞瑟 ;
李洋 ;
黄兆杰 .
电影艺术, 2018, (03) :111-117
[7]   虚拟影像:中国早期电影媒介考古 [J].
唐宏峰 .
电影艺术, 2018, (03) :3-10
[8]   民国广播与上海市民新式家庭生活 [J].
李暄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 (02) :80-97+127
[9]   从VCD到DVD:当代中国数字音像文化的源起 [J].
徐敏 .
文艺研究, 2017, (11) :103-112
[10]   阿连德的大数据乌托邦——智利互联网考古 [J].
王洪喆 .
读书, 2017, (03)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