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与密码:晚清皇朝“灵晕”的离散

被引:5
作者
孙藜
机构
[1]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电报; 具身化; 书写; 密码; 灵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19.29 [新闻事业史];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晚清电报在嵌入官方通讯体系的过程中重构了帝制中国晚期的官文书体系与权力合法性。清代统治者发明与完善了奏折制度,其实践蕴含着"拜折"仪式、形制与传递的组织规制,在传播形态上以毛笔手写方式"具身"展现着皇权"灵晕"的仪式化表演和强化式再生产;晚清电报网络拆除了清廷与世界的沟通壁垒,以密码化的信息存储与瞬时往返的传播形态形成不断转译的文本,剥离了由手写而来的身体"在场",催生出以"语质而事核,词约而理明"为特点的"电奏"新文体,重塑了君臣关系展演的空间舞台。电报在与奏折旧制的并行纠缠中,以新的传输与书写方式促成了皇权"灵晕"的分解与散落。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13+128 +128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具题与折奏之间:从“改题为奏”看清代奏折制度的发展 [J].
刘铮云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02) :28-45
[2]   从清代“内廷行走”看朝臣的“近侍化”倾向 [J].
祁美琴 .
清史研究, 2016, (02) :1-25
[3]   清代“奏折代替奏本”考辨 [J].
陈晓东 .
清史研究, 2016, (02) :144-147
[4]   雍正朝奏折制度对督抚权力的影响 [J].
郑小悠 .
历史档案, 2014, (03) :129-133
[5]   光绪朝奏折制度考察——以《清德宗实录》为例 [J].
臧廷秋 ;
周彦 .
理论观察, 2012, (02) :88-90
[6]   晚清电报保密制度初探 [J].
夏维奇 .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113-118
[7]   时文与楷法 [J].
黄强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2) :51-56
[8]   科举停废与清末政情 [J].
关晓红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3) :194-204+209
[9]   张之洞与《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J].
李细珠 .
历史研究, 2002, (02) :42-52+190
[10]  
君主与大臣[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白彬菊,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