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发生现场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本土化——以邓丽君流行歌曲为个案的研究

被引:26
作者
陶东风
机构
[1]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大众文化的发生; 邓丽君; 新启蒙; 文化研究的本土化; 粤港澳大湾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J605 [音乐评论、欣赏];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13 ; 1301 ;
摘要
本土化的大众文化理论和方法的建构,需要转向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历史语境与发生现场,对之进行发生学的研究,这是建构中国本土化大众文化研究的重要路径。中国大众文化的发生学研究可以通过五个关键词串联起来:大众文化的发生、邓丽君、新启蒙、文化研究的本土化、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伴生物和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只是在审美的层次谈论和评价邓丽君及其代表的流行文化,更要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角度把握其独特价值与流行原因。邓丽君流行歌曲之所以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能产生巨大的启蒙效应,不仅仅是其本身的审美质素使然,还要考虑到接受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场域及其文化心理诉求,把握这个诉求的前提是回到历史现场。粤港澳地区是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前沿和发生地,新时期最早的大众文化在这里发生的事实,决定了此地最适合进行文化研究本土化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特别是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回到历史现场的中国大众文化发生学研究,是对机械搬用西方文化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价值取向的全方位质疑和超越,也是本土化、在地化的中国大众文化研究范式建构的前提。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6+178 +17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声音政治:八十年代流行乐坛的邓丽君、崔健及费翔 [J].
郭剑敏 .
文艺争鸣, 2015, (10) :121-126
[2]   畸变的世俗化与当代大众文化 [J].
陶东风 .
文学评论, 2015, (04) :146-154
[3]   邓丽君、流行音乐与20世纪80年代的批判话语——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观生成语境分析之一 [J].
赵勇 ;
祝欣 .
文学与文化, 2014, (01) :8-19
[4]   消费、电子媒介与文化变迁——1980年前后中国内地走私录音机与日常生活 [J].
徐敏 .
文艺研究, 2013, (12) :5-16
[5]  
在“筠园”,聆听永远的邓丽君[J]. 闫晓虹.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12)
[6]  
都是邓丽君惹的祸[J]. 腾格尔.可乐. 2011(09)
[7]  
《乡恋》解禁记[J]. 李杨.中国新闻周刊. 2008(13)
[8]   叶飞上将与流行歌曲冲击波 [J].
吴殿卿 .
百年潮, 2006, (02) :59-63
[9]   永远的邓丽君 [J].
师永刚 ;
昭君 ;
方旭 .
文史博览, 2005, (11) :38-40
[10]   我看大众文化 [J].
王朔 .
天涯, 2000, (02)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