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原则——基于我国《宪法》第3条第4款的考察

被引:33
作者
郑毅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宪法》; 中央与地方关系原则; 积极性; 主动性; 统一领导; 事权;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9.03.006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我国《宪法》第3条第4款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但对其规范内涵的关注和研究非常不够。从历史发展、规范现状、制度实践和改革趋势的综合考察可知,"积极性"的静态内涵既包括事权划分的明确性和规范性,也包括作为隐藏要件的与事权范围相匹配的财政资源的匹配程度,其动态内涵则体现为针对事权归属或财政资源争议的纠纷解决机制。比较而言,"主动性"更易被忽视,其内涵既在于将"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的一般释义还原至宪法规范的语境,也能从其与积极性的对比中彰显,还能从我国五部宪法(文件)对央地关系原则体系结构的不同安排中把握。目前的地方试点、隐性对抗策略、地方联合体和地方责任弱化等都可视作主动性的实践,基于"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并非所有地方主动性实践都能为《宪法》第3条第4款所认可。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76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65 条
[21]  
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研究.[M].谭建立; 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2]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4,
[23]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
[2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82,
[25]   地方“人格化”、财政分权与央地关系 [J].
苗连营 ;
王圭宇 .
河南社会科学, 2009, 17 (02) :66-73+219
[26]   试论分税制下中央与地方间的变相博弈 [J].
洪江 .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8, (05) :37-41
[27]   我国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的主要特征 [J].
朱广忠 .
贵州社会科学, 2008, (05) :11-15
[28]   论宪法第三条第四款——也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 [J].
冯舟 .
政法论坛, 2007, (05) :72-81
[29]   法治框架内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J].
辛向阳 .
中国改革, 2006, (07) :13-15
[30]  
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05,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