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释中的形式论与实质论之争

被引:103
作者
劳东燕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法解释; 形式解释论; 实质解释论; 学派之争; 罪刑法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1 [];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当前我国刑法学中的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不是事实论与价值论之争,而是发生在价值论内部,涉及如何适用价值判断的问题。检视这场争论可以发现,双方不仅在基本范畴的指涉与运用上较为混乱,还存在误读、曲解甚至虚构对方观点的现象,并且双方所宣称的立场往往与其实际做法不尽一致;此外,实质论者在论证逻辑上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双方存在若干重要分歧,缘起于对刑事法治基本任务的不同定位。我国刑法学中的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在性质上具有不同于德日相关争论之处。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39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实质解释论:一种无法克服的矛盾——对于刑法解释边界的探讨[J]. 崔嘉鲲.刑事法评论. 2011(01)
[2]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事实与理念之展开 [J].
陈兴良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1, 17 (02) :3-9
[3]   走出刑法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迷思 [J].
欧阳本祺 .
环球法律评论, 2010, 32 (05) :33-42
[4]   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 [J].
张明楷 .
中国法学, 2010, (04) :49-69
[5]   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 [J].
陈兴良 .
中国法学, 2010, (04) :27-48
[6]  
纳粹主义对刑法的影响[J]. 约阿希姆·福格尔,喻海松.刑事法评论. 2010(01)
[7]   刑法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 [J].
周详 .
法学研究, 2010, 32 (03) :57-70
[8]   危险驾驶的刑事责任 [J].
张明楷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 49 (06) :24-35+155
[9]   危害性原则的当代命运 [J].
劳东燕 .
中外法学, 2008, (03) :399-418
[10]   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之确立与展开 [J].
苏彩霞 .
法学研究, 2007, (02) :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