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量化评估的历史建构及其对大学教师学术工作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沈文钦 [1 ]
毛丹 [2 ]
蔺亚琼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2]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大学教师; 量化评估; 同行评议; 学术工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5.1 [];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重点大学建设工程的推进以及大学教师的专业化转型,量化评估成为评价大学教师的一种重要手段。基于历史的梳理,本文将表明量化评估如何被历史地建构成为一种合法化的评价手段。同时,基于对8所学校36位教师和行政管理者的访谈,我们分析了量化评估对大学教师学术生活的影响。文章指出,就积极意义而言,量化评估技术将贤能主义引入大学教师评估领域,推动了大学学术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并使得教师的职称评审等避免人情文化的影响,但这一评估技术也带来了一些意图之外的负面影响,如盲目追求数量而非质量、形式化的知识生产、教师科研的自主性受到侵害、应用导向而非发表导向的学科受到挤压,等等。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我国高校发展规划执行阻滞探源及其破解之道——基于合法性理论视角的分析 [J].
齐明明 ;
陈廷柱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 (04) :124-128
[2]   大学教学同行评价:优势、困境与出路 [J].
周玉容 ;
沈红 .
复旦教育论坛, 2015, 13 (03) :47-52
[4]   学术共同体内外的权力博弈与同行评议制度 [J].
阎光才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9, 7 (01) :124-138+191
[5]   1993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 [J].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 .
科学, 1995, 47 (02) :54-57
[6]   我国在世界所处的学术地位 [J].
尚忆初 .
中国科学基金, 1988, (04) :24-28
[7]  
学术评价:超越量化模式[N]. 陈洪捷,沈文钦.光明日报. 2012 (015)
[8]  
Academic identities and university faculty responses to new managerialist reforms: experiences from China[J] . Yating Huang,Sun-Keung Pang,Shulin Yu.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 2018 (1)
[9]  
The Proliferation of Publishing: Economic Rationality and Ritualized Productivity in a Neoliberal Era[J] . The American Sociologist . 2016 (2/3)
[10]  
Explaining the increase in publication productivity among academic staff: a generational perspective[J] . Svein Kyvik,Dag W. Aksnes.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 201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