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8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55
|
作者
解晗 [1 ]
同小娟 [1 ]
李俊 [2 ]
张静茹 [1 ]
刘沛荣 [1 ]
于裴洋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植被指数; 气候因子; NDVI; EVI;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黄河流域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探究其植被指数变化和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该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河流域2000—2018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增加型植被指数和气象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两种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受气候因子的影响机制,探讨了NDVI与EVI在反映植被变化和对气候因子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2000—2018年,黄河流域地区植被NDVI、EVI分别以0.059/10a、0.038/10a的变化率增加,空间上以显著改善为主,面积占比分别为77.13%和75.27%,大多分布在1000—1500 m海拔处,中游地区改善较为良好,林地改善率最高。显著退化区域较小,主要分布在巴颜喀拉山西北部、西宁市、银川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太原市、西安市及关中盆地和洛阳市周边,建设用地退化率最高。在生长季期间,植被指数变化与气温和降水以正相关为主,气温滞后时间为1个月,降水滞后时间为3个月,都为草地最为相关;与辐射之间为负相关,滞后时间为3个月,其中林地最为相关。在0.05显著性检验水平下,驱动黄河流域生长季植被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为降水和辐射。整体上看降水对该地区植被变化影响较大。在时间和空间上,黄河流域地区NDVI比EVI反应植被变化更敏感,且与降水和辐射的相关性更高。
引用
收藏
页码:4536 / 454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 [31] NDVI与气候因子关系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结果差异
    沈斌
    房世波
    余卫国
    [J]. 遥感学报, 2016, 20 (03) : 481 - 490
  • [32] MODIS NDVI与MODIS EVI对气候因子响应差异
    陈燕丽
    罗永明
    莫伟华
    莫建飞
    黄永璘
    丁美花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10) : 1802 - 1812
  • [33] 基于增强型植被指数序列和景观格局分析的松嫩平原盐碱地动态——以大安市为例[J]. 刘世梁,董玉红,安南南,王军,赵海迪.应用生态学报. 2014(11)
  • [34] 2001—2010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及气候因素驱动分析[J]. 陈强,陈云浩,王萌杰,蒋卫国,侯鹏,李营.应用生态学报. 2014(10)
  • [35] 2000—2010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袁丽华
    蒋卫国
    申文明
    刘颖慧
    王文杰
    陶亮亮
    郑华
    刘孝富
    [J]. 生态学报, 2013, 33 (24) : 7798 - 7806
  • [36] 快速城市化时期中国城市建成区植被状况的时空分异特征
    刘沁萍
    杨永春
    田洪阵
    顾磊
    张博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2) : 223 - 236
  • [37] 植被物候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夏传福
    李静
    柳钦火
    [J]. 遥感学报, 2013, 17 (01) : 1 - 16
  • [38] 黄河上游流域近49a气候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分析
    马雪宁
    张明军
    黄小燕
    马潜
    潘淑坤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26 (06) : 17 - 23
  • [39] 黄河流域植被NDVI与温度、降水关系的时空变化
    刘绿柳
    肖风劲
    [J]. 生态学杂志, 2006, (05) : 477 - 481+502
  • [40] 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与NDVI初步比较
    王正兴
    刘闯
    陈文波
    林昕
    [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6, (05) : 407 - 4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