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8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55
|
作者
解晗 [1 ]
同小娟 [1 ]
李俊 [2 ]
张静茹 [1 ]
刘沛荣 [1 ]
于裴洋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植被指数; 气候因子; NDVI; EVI;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黄河流域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探究其植被指数变化和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该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河流域2000—2018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增加型植被指数和气象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两种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受气候因子的影响机制,探讨了NDVI与EVI在反映植被变化和对气候因子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2000—2018年,黄河流域地区植被NDVI、EVI分别以0.059/10a、0.038/10a的变化率增加,空间上以显著改善为主,面积占比分别为77.13%和75.27%,大多分布在1000—1500 m海拔处,中游地区改善较为良好,林地改善率最高。显著退化区域较小,主要分布在巴颜喀拉山西北部、西宁市、银川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太原市、西安市及关中盆地和洛阳市周边,建设用地退化率最高。在生长季期间,植被指数变化与气温和降水以正相关为主,气温滞后时间为1个月,降水滞后时间为3个月,都为草地最为相关;与辐射之间为负相关,滞后时间为3个月,其中林地最为相关。在0.05显著性检验水平下,驱动黄河流域生长季植被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为降水和辐射。整体上看降水对该地区植被变化影响较大。在时间和空间上,黄河流域地区NDVI比EVI反应植被变化更敏感,且与降水和辐射的相关性更高。
引用
收藏
页码:4536 / 454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 [1] 2000~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时空演化驱动机制[J]. 田智慧,任祖光,魏海涛.环境科学. 2022(02)
  • [2] 2001—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孙高鹏
    刘宪锋
    王小红
    李双双
    [J]. 中国沙漠, 2021, 41 (04) : 205 - 212
  • [3]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刘海
    刘凤
    郑粮
    [J]. 水土保持学报, 2021, 35 (04) : 143 - 151
  • [4] 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研究综述
    王有恒
    谭丹
    韩兰英
    李丹华
    王鑫
    卢国阳
    林婧婧
    [J]. 中国沙漠, 2021, 41 (04) : 235 - 246
  • [5]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退耕还林工程前后NDVI时空变化特征
    杨灿
    魏天兴
    李亦然
    郑粮
    陈宇轩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1, 43 (06) : 83 - 91
  • [6] 雅砻江流域生长季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分析
    魏榕
    刘冀
    张特
    张茜
    彭涛
    刘艳丽
    [J].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30 (03) : 512 - 522
  • [7] 基于MODIS-EVI的西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李美丽
    尹礼昌
    张园
    苏旭坤
    刘国华
    王晓峰
    奥勇
    伍星
    [J]. 生态学报, 2021, 41 (03) : 1138 - 1147
  • [8] 基于植被指数、叶绿素荧光和碳通量的华北山地人工林物候对比研究
    张静茹
    同小娟
    孟平
    张劲松
    刘沛荣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 42 (11) : 17 - 26
  • [9] 浙江省近20年植被变化趋势及驱动因子分析
    贺忠华
    张育慧
    何月
    张小伟
    蔡菊珍
    雷莉萍
    [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29 (08) : 1530 - 1539
  • [10] 川西高原植被NDVI动态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谢慧君
    张廷斌
    易桂花
    秦岩宾
    李景吉
    别小娟
    范馨
    [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 40 (04) : 286 - 294+3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