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干旱遭遇研究

被引:16
|
作者
余江游
夏军
佘敦先
邹磊
李天生
机构
[1]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水资源安全保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气候变化; 干旱遭遇; Copula理论; 干旱指数;
D O I
10.13476/j.cnki.nsbdqk.20180010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TV68 [调水工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Copula理论,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干旱指标,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汛期、非汛期及全年SPEI的联合分布,并结合未来气候模式数据,研究了变化情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各时期干旱遭遇概率变化及其对工程运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去几十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总体呈现变旱趋势;在RCP4.5和RCP8.5两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汛期、非汛期及全年同旱事件发生概率较现状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汛期遭遇同旱和非汛期遭遇同重旱的概率明显增大,增加的幅度分别达到2.99%6.1%和2.67%3.63%。在未来变化情景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干旱遭遇变化可能会对工程运行带来风险,因此,有必要研究相应的适应性对策以保证工程的正常安全运行。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8+194 +1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基于SPEI和SPI指数的太原多尺度干旱特征与气候指数的关系
    张岳军
    郝智文
    王雁
    李明明
    陈二萍
    李芬
    张永瑞
    [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 (09) : 1418 - 1424
  • [2] 基于SPEI的北京低频干旱与气候指数关系
    苏宏新
    李广起
    [J]. 生态学报, 2012, 32 (17) : 5467 - 5475
  • [3] 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降水丰枯遭遇的影响
    陈锋
    谢正辉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 17 (02) : 139 - 148
  • [4] 基于多变量概率分析的珠江流域干旱特征研究
    肖名忠
    张强
    陈晓宏
    [J]. 地理学报, 2012, 67 (01) : 83 - 92
  • [5] 2050年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地表径流的变化趋势
    张利平
    胡志芳
    秦琳琳
    曾思栋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 (06) : 391 - 397
  • [6]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旱涝遭遇研究
    张利平
    秦琳琳
    张迪
    曾思栋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08) : 940 - 945
  • [7]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与受水区降水丰枯遭遇研究
    闫宝伟
    郭生练
    肖义
    [J]. 水利学报, 2007, (10) : 1178 - 1185
  • [8]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与受水区丰枯遭遇分析
    韩宇平
    蒋任飞
    阮本清
    [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7, (01) : 8 - 11
  • [9] Copula联结函数在多变量水文频率分析中的应用
    熊立华
    郭生练
    肖义
    袁汉芳
    [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 (06) : 16 - 19
  • [10] 南水北调东中两线不同水文区降水丰枯遭遇性分析
    郑红星
    刘昌明
    [J]. 地理学报, 2000, (05) : 523 - 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