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立法评析与完善思考

被引:7
作者
黄道丽
胡文华
机构
[1]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法; 制度定位; 体系定位; 罚款标准; 敏感个人信息; 自动化决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吸收了近年来个人信息保护的国际经验以及国内《网络安全法》《民法典》等立法、标准和实践经验,既与国际接轨,又不乏中国特色。现有草案存在部分场景坚持"同意为王"的治理模式、缺乏对个人信息处理者"合法利益"的保障、未区分"去标识化"个人信息与一般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等问题。在体系定位方面,正在制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与其他基本法之间的规范体系协调至关重要。在草案的修订完善方面,建议明确监管部门权责分工,避免多头监管;细化罚款标准,避免执法主体自由裁量幅度过大;敏感个人信息的界定应当纳入动态评估因素;自动化决策重大影响判定宜采用客观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2 / 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数据安全立法形势、困境与对策——兼评《数据安全法(草案)》 [J].
黄道丽 ;
胡文华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3 (06) :9-17
[2]   个人数据的刑法保护模式 [J].
劳东燕 .
比较法研究, 2020, (05) :35-50
[3]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定位 [J].
周汉华 .
法商研究, 2020, 37 (03) :44-56
[4]   论个人信息保护中的人格保护与经济激励机制 [J].
蔡培如 ;
王锡锌 .
比较法研究, 2020, (01) :106-119
[5]   全球数据本地化与跨境流动立法规制的基本格局 [J].
黄道丽 ;
胡文华 .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9, (09) :22-28
[6]   论敏感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J].
田野 ;
张晨辉 .
河南社会科学, 2019, 27 (07) :43-49
[7]   个人数据保护“同意规则”的检视及修正 [J].
胡文华 ;
黄道丽 ;
孔华锋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8, 35 (09) :292-299
[8]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