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 条
高校防艾宣传活动中的隐性社会排斥与消解策略——以北京N大学为例
被引:2
作者:
徐若菲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社会排斥;
艾滋病防治;
反歧视;
去污名化;
防艾宣传;
高校青年群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7.9 [];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100401 ;
摘要:
艾滋病相关群体①受到社会排斥通常表现为对该群体的歧视与污名化。因此,解决艾滋病相关群体社会排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反歧视与去污名化。本文试图通过对北京N大学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质性研究,分析该校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结合高校防艾工作中的具体内容和细节,寻找其背后蕴含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校艾滋病宣传教育中广泛存在着隐性排斥,主要集中在文化、环境与社会关系三个维度。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视科普宣传、缺少伦理关怀是导致高校艾滋病歧视与污名化的深层原因,应从国家、社会、高校及艾滋病相关群体这四大主体出发,壮大艾滋病反歧视的力量,构建消解相关社会排斥的综合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8
页数:8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