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及其影响因素——基于N市艾滋病村庄的调查

被引:1
作者
陈琦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艾滋病患者; 社会排斥; 影响因素; 自我感知;
D O I
10.19898/j.cnki.42-1704/c.2012.02.017
中图分类号
D669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R193 [卫生宣传教育];
学科分类号
1204 ; 1004 ; 120402 ;
摘要
利用在N市3个艾滋病村庄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村艾滋病患者对社会排斥的自我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艾滋病患者自我感知的社会排斥比较强烈,且自我感知的社会排斥水平较高。其中政治维度的排斥感最强,经济维度次之,文化维度再次之,关系维度的排斥感最弱。艾滋病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朋友数量、是否在村两委任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对自我感知的社会排斥水平有显著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欧洲的社会排斥理论与反社会排斥实践 [J].
熊光清 .
国际论坛, 2008, (01) :14-18+79
[2]   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地位的边缘化 [J].
江立华 ;
胡杰成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6) :112-116
[3]   农村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以湖北农村的调查为例 [J].
向德平 ;
唐莉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6) :36-42
[4]   中国城市中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 [J].
李景治 ;
熊光清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 (06) :61-66
[5]   社会排斥与农民工社会权利的缺失 [J].
王刚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100-103
[6]   艾滋病与社会排斥 [J].
苏一芳 .
中国青年研究, 2005, (11) :45-49
[7]   艾滋病防治中的“社会排斥”问题与政府干预研究——以HIV/AIDS人群及其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 [J].
刘宏伟 ;
孙茗达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5, (06) :327-329
[8]   “双重弱势群体”:对爱滋病人及感染者生存状况的描述 [J].
吴玉锋 .
广西社会科学, 2005, (05) :170-172
[9]   论社会排斥 [J].
阿马蒂亚·森 ;
王燕燕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 (03) :1-7
[10]   社会排斥、社会工作与艾滋病防治 [J].
周晓春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 (03)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