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及其对艾滋病歧视态度分析

被引:15
作者
赵群 [1 ]
王军芳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性教育; 态度; 知识; 学生;
D O 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6.09.006
中图分类号
G647.9 [];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100401 ;
摘要
目的比较中美大学生的艾滋病歧视态度和健康教育模式,为提高中国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成效提供有益的启发。方法 2014—2015年分别在中国和美国高校采用偶遇抽样法,对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美大学生艾滋病歧视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大学生的得分(2.8±2.2)高于美国大学生(2.0±2.6)(t=10.8,P=0.001);女生的得分(2.7±2.5)高于男生(2.1±2.5)(t=4.7,P=0.031);美国大学生通过父母、学校、恋人和朋友来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比例较中国大学生多(χ2值分别为88.9,38.0,21.7,54.2,P值均<0.01);在学校性健康教育模式上,美国大学生选择课堂教学的比例高于中国大学生,中国大学生选择大学讲座的高于美国大学生(χ2值分别为65.7,23.9,P值均<0.01)。回归分析显示,社区开放程度和父母、电视等大众媒体、医院等其他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对艾滋歧视态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国大学生对待艾滋病歧视态度高于美国。我国需要加强多教育主体的性健康教育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301 / 130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文化维度视野下的中美家长教养子女的观念与行为对比研究.[D].张伟.西南石油大学.2014, 03
[2]  
中国大学生的性教育研究.[D].马佩德.浙江大学.2013, 10
[3]  
2010-2012年昆明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石朝凯.昆明医科大学.2013, 02
[4]   青年学生2010—2015年艾滋病相关性行为连续横断面研究 [J].
葛琳 ;
崔岩 ;
李东民 ;
李培龙 ;
郭巍 .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 (11) :1611-1613+1617
[5]   南京市大学生性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J].
刘志浩 ;
李小宁 ;
卫平民 ;
黄明豪 ;
杨国平 ;
王湘苏 .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 (05) :683-685
[6]   庆阳市大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J].
李学平 ;
孙小华 ;
景永峰 .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 (04) :592-594
[7]   大学生艾滋病抗体检测率检测意向及需求调查 [J].
温萌萌 ;
朱广荣 ;
孙霄 ;
刘艺虹 .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 (03) :432-434
[8]   北京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与态度分析 [J].
汪小燕 ;
杨大来 ;
李海红 ;
陈步红 ;
赵琳 ;
黄颖睿 .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 (03) :422-424
[9]   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内容探讨 [J].
李广裕 ;
兰海燕 ;
梁季鸿 ;
黄存超 ;
张成梅 ;
甘美舍 ;
刘宁 .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 (01) :124-125
[10]   中国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分析 [J].
徐亚吉 ;
周传力 ;
胡珍 .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 (04) :48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