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人工智能新闻生产体”的主体性

被引:33
|
作者
杨保军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新闻生产; 人主体; 人工智能体; 拟主体;
D O I
10.15897/j.cnki.cn51-1046/g2.20210716.007
中图分类号
G210.7 [新闻工作自动化、网络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智能新闻"是相对"人工新闻"而言的概念。主体性是属人的,不是属物的。人工新闻的生产主体是人主体,主体性自然是指人的主体性;智能新闻的直接生产体是人工智能体(人工智能网络),现象上表现出"拟主体性"。拟人主体性不等于完全的人主体性。人类智能创造了人工智能,人主体创造了人工智能体,这是不可颠倒的客观逻辑。我们可以把"人主体"与"人工技术体"之间的基本演进关系大致描述为:手工技术、机械技术,它们仅仅是人作为人主体的工具;弱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具有类人的一些功能属性,形成一些初步的拟人主体性的特征(拟主体);强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形成与人主体相平行的新主体类型(平行主体),生成强人工智能主体的主体性;超强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形成超越人主体的全新主体(超主体),但这是人主体无法理解的超人主体性。就当前情况看,新闻生产传播处于人机交互、人机协同的开启阶段,是人们所说的人类智能与弱人工智能共同协作的阶段。这是一个人主体依然占据绝对主导支配地位的时代,是人主体依然必须在新闻生产传播中充当各种责任终极主体的时代。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37 +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新闻主体论[B]. 人民日报出版社 , 杨保军, 2016
  •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B]. 人民出版社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2009
  • [3] 主体性哲学[B]. 云南人民出版社 , 郭湛著, 2002
  • [4] 认知的算法阐释:人工智能对当代认识论研究的启示 .2 肖锋. 新华文摘 . 2021
  • [5] 再论作为“中介”的新闻 .2 杨保军. 新闻记者 . 2020
  • [6] 论作为宏观新闻规律的“技术主导律” .2 杨保军. 国际新闻界 . 2019
  • [7] 技术哲学讲演录[B].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吴国盛, 2016
  • [8] 亲临存在与自在起来[B]. 东方出版中心 , 王庆节, 2020
  • [9] 自由伦理学[B]. 贵州大学出版社 , 甘绍平, 2020
  • [10] 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审度与伦理调适
    段伟文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 31 (06) : 98 -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