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性概念立足点的缺陷及重构——基于公共性、共同体、理性协同演进逻辑的分析

被引:2
作者
陆自荣
陈兰英
机构
[1]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公共性; 共同体; 理性;
D O I
10.13582/j.cnki.1672-7835.2019.02.015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作为社会团结机制的公共性离不开共同体与理性,通过三者的演进史考察发现公共性、共同体、理性有三种形态:古代客体理性及其关联的群体-观念共同体与权威公共性;近代主体理性及其关联的利益共同体与权利公共性;马克思主义代表的关系理性及其互助-解放共同体与发展公共性。三种形态的演进逻辑分两个阶段:一是实体主义原则下从客体到主体的演变,此时,理性相对于共同体和公共性具有基础地位;二是从实体主义到关系主义的演变,此时,理性、共同体和公共性更体现了相互建构性。关系主义赋予理性、共同体、公共性的互构性,也将重构公共性的立足点。实体主义的权利公共性是关注财产所有,以"私"为立足点;发展公共性是关系取向的、关注共享,没有实体之基点,要寻找基点也只能是个人自主性。发展公共性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团结机制,值得认真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公共阐释的公共性基础 [J].
卓今 .
求索, 2018, (02) :157-164
[2]   “关系理性”与真实的“共同体” [J].
贺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6) :22-44+205
[3]   反基础主义、想象力与群体认同——试论理查德·罗蒂对女权主义的批判 [J].
郑维伟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5 (05) :29-36
[4]   罗蒂的反基础主义思想探析 [J].
张桂枝 .
国外社会科学, 2008, (01) :32-36
[5]   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 [J].
李明伍 .
社会学研究, 1997, (04) :110-118
[6]  
人的境况[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汉娜·阿伦特, 2017
[7]  
共同体的进化[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张康之, 2011
[8]  
心灵的习性[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周穗明, 2010
[9]  
中间团体开创的公共性[M]. 人民出版社 , (日) 佐佐木毅, 2008
[10]  
社会科学中的公私问题[M]. 人民出版社 , (日) 佐佐木毅,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