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的相对贫困标准、测量与瞄准——基于2018年中国住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181
作者
汪三贵 [1 ]
孙俊娜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相对贫困; 贫困标准; 贫困测量; 贫困瞄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的反贫困工作将转入缓解相对贫困阶段。本文根据贫困定义与标准的演进和对中国的现实考量,提出中国相对贫困标准的可行方案,并基于2018年中国住户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测算,进而提出相对贫困的瞄准机制。本文建议制定一个包括收入维度与非收入维度的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在相对贫困初期阶段,可按照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40%分别确定城镇与农村的相对收入贫困线。在这一标准下,城镇与农村的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为11.12%和12.78%。对多维相对贫困的测算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的多维贫困状况最严重,东部地区最轻微,且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贫困状况更严重,山区居民比非山区居民贫困状况更甚,少数民族地区比汉族地区更为贫困;分维度考察发现,就业困难是造成城乡居民多维贫困的首要因素,次要因素是在健康、教育和社会保障等维度上存在缺失,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亟需改善;从贫困群体的特征来考察,多维贫困更多发生于女性、老年人、不健康者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本文建议采用区域与个体瞄准相结合、城镇与农村瞄准相统筹、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并重的相对贫困瞄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 / 23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中国扶贫瞄准机制的演化与展望 [J].
唐丽霞 ;
刘洋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7 (05) :133-141
[2]   相对贫困标准划定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J].
周力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 (14) :70-79
[3]   我国相对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内涵及综合施策路径 [J].
周侃 ;
盛科荣 ;
樊杰 ;
刘汉初 ;
伍健雄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 35 (07) :895-906
[4]   分类救助为基础 提供针对性帮扶 [J].
叶兴庆 .
农村工作通讯, 2020, (14) :38-38
[5]   走向共同富裕的解决相对贫困思路研究 [J].
檀学文 .
中国农村经济, 2020, (06) :21-36
[6]   2020年后制定农村贫困新标准的前瞻性研究 [J].
潘文轩 ;
阎新奇 .
农业经济问题, 2020, (05) :17-27
[7]   2020年后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国际经验与政策取向 [J].
王小林 ;
冯贺霞 .
中国农村经济, 2020, (03) :2-21
[8]   如何确定相对贫困标准?——兼论“城乡统筹”相对贫困的可行方案 [J].
沈扬扬 ;
李实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2) :91-101+191
[9]   从生存到发展:新中国七十年反贫困的实践 [J].
汪三贵 ;
胡骏 .
农业经济问题, 2020, (02) :4-14
[10]   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视角看新时期我国农村扶贫标准 [J].
林万龙 ;
陈蔡春子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57 (02) :1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