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身份的多元面向及其法律保护

被引:12
作者
陆青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
数字身份; 身份识别; 身份认同; 数字化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30103 ;
摘要
数字身份是指以数字化方式呈现的身份。基于身份观念的复杂性,数字身份具有身份识别、身份认同和数字化身的多元面向。在身份识别面向上,需要对静态意义上的可信数字身份进行法律保护。在身份认同面向上,需要对个人数字化的社会镜像,即动态数字身份进行法律保护。数字化身则提供了一种看待数字身份的综合性面向。基于现实主体和数字化身交互关系的差异,数字化身有着不同的法律属性和规范内容。个人数字身份法律保护的重心是对数字环境下人的身份建构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保护,但在具体保护路径上,还须结合数字身份的不同面向予以规范整合和体系性回应。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分身有术:元宇宙中的数字化身 [J].
孙玉洁 .
艺术市场, 2022, (05) :29-33
[2]   超越元宇宙的法律想象:数字身份、NFT与多元规制 [J].
陈吉栋 .
法治研究, 2022, (03) :43-54
[3]   论《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删除权 [J].
程啸 .
社会科学辑刊, 2022, (01) :103-113+209
[4]   论个人信息删除权 [J].
王利明 .
东方法学, 2022, (01) :38-52
[6]   健康码、数字身份与认证基础设施的兴起 [J].
胡凌 .
中国法律评论, 2021, (02) :102-110
[7]   论人工智能虚拟偶像的法律性质 [J].
李晶 .
浙江社会科学, 2020, (09) :57-63+158
[8]  
数字时代的自我:从技术建构到人文建构[N]. 徐强.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 (005)
[9]  
数字身份[M]. 电子工业出版社 , 汪德嘉, 2020
[10]  
社会心理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尼拉 R.布兰斯科姆,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