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公私统一的高等学校法人制度

被引:8
作者
卢威
机构
[1]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公办高校; 民办高校; 高校法人制度; 公法人;
D O I
10.13397/j.cnki.fef.2017.03.005
中图分类号
G64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我国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法人制度不同、改革理路殊异,这种"双轨制"倾向难以应对理论诘难与实践困境,建立公私统一的高校法人制度势在必行。公共行政范式的转变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托。多中心治理的兴起,使得垄断性的国家行政转向国家与社会合作的公共行政,公法范围扩张至从事公共事务的第三部门。在国家及其创设的机构之外,从事公共事务的民间自治组织亦应纳入公法人之列。基于此,两类高校均应定位于公法人;同时,为适应其组织特性,应在公法人框架下创设专门的高等学校法人。改革路径是在建立公法人制度的基础上,由法律明确规定高校的法人属性,并据此完善相关制度安排。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治理语境下的多元行政法 [J].
王瑞雪 .
行政法学研究, 2014, (04) :131-138
[12]   “公法私法化”诸观念反思——以公共行政改革运动为背景 [J].
金自宁 .
浙江学刊, 2007, (05) :143-149
[13]   第三部门组织的“公务”诠释——行政法体系的认识角度 [J].
方洁 .
浙江学刊, 2007, (04) :133-139
[14]   论行政法与公共行政关系的演进 [J].
石佑启 .
中国法学, 2003, (03) :47-56
[15]   行政观念更新与行政法范式的转变 [J].
张永伟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1, (02) :35-40
[16]   公务法人问题研究 [J].
马怀德 .
中国法学, 2000, (04) :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