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公私统一的高等学校法人制度

被引:8
作者
卢威
机构
[1]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公办高校; 民办高校; 高校法人制度; 公法人;
D O I
10.13397/j.cnki.fef.2017.03.005
中图分类号
G64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我国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法人制度不同、改革理路殊异,这种"双轨制"倾向难以应对理论诘难与实践困境,建立公私统一的高校法人制度势在必行。公共行政范式的转变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托。多中心治理的兴起,使得垄断性的国家行政转向国家与社会合作的公共行政,公法范围扩张至从事公共事务的第三部门。在国家及其创设的机构之外,从事公共事务的民间自治组织亦应纳入公法人之列。基于此,两类高校均应定位于公法人;同时,为适应其组织特性,应在公法人框架下创设专门的高等学校法人。改革路径是在建立公法人制度的基础上,由法律明确规定高校的法人属性,并据此完善相关制度安排。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民办学校法律地位.[M].吴开华; 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  
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M].湛中乐; 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3]  
高等学校的公法人地位研究.[M].申素平;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作为组织手段的公法人制度研究.[M].李昕;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5]  
第三部门视野中的现代大学制度.[M].王建华; 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行政法学总论.[M].(德)哈特穆特·毛雷尔(HartmutMaurer)著;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
[7]  
治理与善治.[M].俞可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   法人概念的私法性申辩 [J].
屈茂辉 ;
张彪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5, 33 (05) :95-105
[9]   大学公私界限日益模糊:全球现象与动态特征 [J].
陈涛 .
复旦教育论坛, 2015, 13 (04) :9-15
[10]   论建立第三部门视野下的高等学校法人制度 [J].
罗爽 .
教育学报, 2014, 10 (06) :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