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泄露损害问题研究

被引:66
作者
解正山
机构
[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数据泄露; 新型损害; 信息安全保护义务; 责任形态; 民法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2.1 [行政法];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105 ;
摘要
社会生活的"数据化"正在不断增进人类福祉,但如影随形的数据泄露也导致了新的挑战,其中包括数据泄露新型损害认定与救济问题。对此,首先应考虑从宽解释损害概念以及精神损害的程度要求,从而将未来侵害风险等新型损害纳入其间。其次,作为新型数据关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一方,无论是基于创设危险源理论还是诚信原则,数据平台均应负担以合理谨慎为内核的信息安全保护义务。不仅如此,还应在数据泄露损害归责中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要求数据平台对其是否适当履行应尽之信息安全保护义务进行证明。当然,在过失责任框架之下,数据平台只承担补充责任且可向网络偷盗者等直接侵权人追偿。此外,可设立受害者赔偿基金,当数据损害不可归责于数据平台且又无法追索直接侵权人时向受害人提供救济。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58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体系构造 [J].
刘召成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9, 27 (06) :53-66
[2]   网络服务提供商泄露个人信息侵权责任问题研究 [J].
李磊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19, 26 (05) :62-72
[3]   跨越责任鸿沟——共享经营模式下平台侵权责任的体系化展开 [J].
丁宇翔 .
清华法学, 2019, 13 (04) :112-129
[4]   风险社会下侵权法的功能变迁与制度建构 [J].
何国强 .
政治与法律, 2019, (07) :93-104
[5]   违反安保义务侵权补充责任的理论冲突与立法选择 [J].
谢鸿飞 .
法学, 2019, (02) :42-58
[6]   《民法总则》个人信息保护条文研究 [J].
张新宝 .
中外法学, 2019, 31 (01) :54-75
[8]   个人信息的侵权法保护 [J].
叶名怡 .
法学研究, 2018, 40 (04) :83-102
[9]   个人信息:法益抑或民事权利——对《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的“个人信息”之解读 [J].
杨立新 .
法学论坛, 2018, 33 (01) :34-45
[10]   论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 [J].
王思源 .
当代法学, 2017, 31 (01) :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