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上权利客体与权利对象的区分及其意义

被引:47
作者
刘德良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客权利体; 权利对象; 人格权; 财产权; 区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主流观点直接将哲学上的"客体"移植于法学领域,不区分"权利客体"与"权利对象",认为权利的客体是物、行为、信息等具体对象。该观点既导致了对人们作品及其权利性质的争论,更难以为个人信息商业价值与"特殊物"的法律保护提供自洽的理论解释,最终使得人格权与财产权区分理论陷入困境。在法学上,应该区分权利客体与权利对象:前者是一个抽象的范畴,是指体现在各种权利对象上的人格利益或财产利益;后者是一个相对具体的范畴,包括物、行为、信息等承载各种财产利益或人格利益的载体。由于同一个对象上可以同时体现财产利益和人格利益,因此,可以同时给予人格权和财产权双重权利保护。这样,既可以顺畅地解释作品及其权利性质问题,也可以为个人信息商业价值和特殊物的法律保护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又坚守了人格权和财产权区分的基本理论,还可以据此科学地划分民事权利体系。此值我国民法典起草之际,区分权利客体与权利对象有助于民法典体系的构建,也可以为知识产权等信息财产纳入到民法典中提供体系化的理论依据,从而为中国特色的民法典体系构建作出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160 +16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权利客体的概念及层次 [J].
方新军 .
法学研究, 2010, 32 (02) :36-58
[2]   论具有人格利益的财产 [J].
易继明 ;
周琼 .
法学研究, 2008, (01) :3-16
[3]   民法上人格物的确立及其保护 [J].
冷传莉 .
法学, 2007, (07) :74-80
[4]   个人信息的财产权保护 [J].
刘德良 .
法学研究, 2007, (03) :80-91
[5]   从人格利益到人格要素——人格权法律关系客体之界定 [J].
马骏驹 .
河北法学, 2006, (10) :43-49
[6]   论我国民法典设置知识产权编的理由及基本构想——以概括式立法为目标模式 [J].
张玉敏 ;
王智斌 .
甘肃社会科学, 2005, (05) :54-61
[7]   论物的损坏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联——一种功能主义的诠释 [J].
常鹏翱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5, (01) :22-27
[8]   动物法律人格之否定——兼论动物之法律“物格” [J].
杨立新 ;
朱呈义 .
法学研究, 2004, (05) :86-102
[9]   知识产权立法体例与民法典编纂 [J].
吴汉东 .
中国法学, 2003, (01) :47-57
[10]   论范式民法典中的知识产权制度 [J].
吴汉东 .
求索 , 2002, (05)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