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力评判方式新论——基于算法的视角

被引:19
作者
周慕涵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证明力评判; 法定证据; 自由心证; 算法; 人工智能;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20.01.006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D915.13 [证据制度];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30106 ; 030609 ;
摘要
算法并非仅局限于计算机科学领域,其概念起源于数学领域,并且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表明生物本身也包含了一定的算法设计。从以上学科的视角重新审视证明力评判方式时,便会发现法定证据是一种人工算法,而自由心证运用的是"生物算法"。两种证明力评判方式因在许多方面不能满足算法设计目标的要素,且不能调和复杂度、容错性、可读性、确定性与统一性等诸要素之间的矛盾,暴露出各自的局限性。相较之下人工智能算法在复杂度、容错性、确定性与统一性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技术呈"指数爆炸"发展的时代,未来将人工智能算法引入证明力评判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给证明力评判方式的再度转变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将面临困境与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机器学习的法律审视 [J].
陶盈 .
法学杂志, 2018, 39 (09) :55-63
[2]   刑事证明标准“中体西用”立法模式审思 [J].
李训虎 .
政法论坛, 2018, 36 (03) :127-141
[3]   算法的法律与法律的算法 [J].
郑戈 .
中国法律评论, 2018, (02) :66-85
[5]   算法与歧视 从美国教育平权案看算法伦理与法律解释 [J].
丁晓东 .
中外法学, 2017, 29 (06) :1609-1623
[6]   人工智能介入司法领域的价值与定位 [J].
潘庸鲁 .
探索与争鸣, 2017, (10) :101-106
[7]   大数据算法的歧视本质 [J].
张玉宏 ;
秦志光 ;
肖乐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 33 (05) :81-86
[8]  
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J].沈德咏;.求是.2017, 05
[9]   证据证明力评价的似然率模型 [J].
杜文静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7, 20 (01) :149-158
[10]   法定证据制度辨误——兼及刑事证明力规则的乌托邦 [J].
施鹏鹏 .
政法论坛, 2016, 34 (06) :1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