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扶贫措施成效评估指标选择与分析框架

被引:7
作者
丁建彪
机构
[1]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代际传递;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200319.010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精准扶贫脱贫本质上是一场供给侧与需求侧深度匹配的创新性治理过程。从不同主体出发评估扶贫措施成效,会得出差异性甚至对立性结论。科学的评估需要将供给主体实施的所有措施进行整体性考量,而不能仅仅针对某些措施或某一项措施,以避免遮蔽这些措施带来的溢出效应,并从需求主体出发设定更为多元化的指标。这些指标既要体现贫困的本质属性,也应体现需求主体真实获得的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借助评估机制将所有措施与核心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提升扶贫措施成效评估系统性、科学性的同时,为相关措施后续适时调适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8+242 +24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减贫理论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及其历史世界意义 [J].
黄承伟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0 (01) :1-7
[2]   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探讨——以光伏扶贫为例 [J].
郭建宇 ;
白婷 .
经济纵横, 2018, (07) :109-116
[3]   贫困概念的界定及评估的思路 [J].
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课题组 ;
韩克庆 ;
唐钧 .
江苏社会科学, 2018, (02) :24-30
[4]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融合的政策设计——基于农村发展扶贫项目的经验分析 [J].
贾俊雪 ;
秦聪 ;
刘勇政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9) :68-89+206
[5]   “内外融合”:精准扶贫机制的发展转型与完善路径 [J].
万君 ;
张琦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04) :9-20+156
[7]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郭忠华, 2008
[8]  
政策执行与评估[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李允杰, 2008
[9]  
参与和民主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卡罗尔·佩特曼(CarolePateman)著, 2006
[10]  
信任的道德基础[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 尤斯拉纳 (Uslaner,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