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扶贫措施成效评估指标选择与分析框架

被引:7
作者
丁建彪
机构
[1]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代际传递;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200319.010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精准扶贫脱贫本质上是一场供给侧与需求侧深度匹配的创新性治理过程。从不同主体出发评估扶贫措施成效,会得出差异性甚至对立性结论。科学的评估需要将供给主体实施的所有措施进行整体性考量,而不能仅仅针对某些措施或某一项措施,以避免遮蔽这些措施带来的溢出效应,并从需求主体出发设定更为多元化的指标。这些指标既要体现贫困的本质属性,也应体现需求主体真实获得的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借助评估机制将所有措施与核心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提升扶贫措施成效评估系统性、科学性的同时,为相关措施后续适时调适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8+242 +24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信任[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尼克拉斯·卢曼(VonNiklasLuhmann)著, 2005
[12]  
以自由看待发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 2002
[13]  
世界贫困的挑战[M].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 (瑞典)冈纳·缪尔达尔(GunnarMyrdal)著, 1991
[14]  
代议制政府[M]. 商务印书馆 , (英) 密尔 (Mill, 1982
[15]  
Rethinking poverty: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J] . UdayaWagle.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 2008 (171)
[16]  
Are there lasting impacts of aid to poor areas?[J] . Shaohua Chen,Ren Mu,Martin Ravallion.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200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