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时代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诉求、困境与选择

被引:42
作者
许艳丽
张钦
机构
[1] 天津大学
关键词
智造时代; 新工科; 高等工程教育; 人才培养;
D O 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2.09.016
中图分类号
TB-4 [];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8 ; 040102 ;
摘要
高质量的新工科人才是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智能制造的颠覆性变革驱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同步升级,迫切需要更新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等。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化、人才培养内容迟滞化、人才培养途径的局限性等问题,不能有效应对智造时代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诉求。建议通过优化多元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形成动态调整的专业布局、完善工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构建融合互通的产教共同体等举措,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摘要).[N]..中国教育报.2016,
[2]  
2017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麦可思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3]  
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M].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4]  
工业4.0.[M].王喜文.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5]   新农科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启示——基于N大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J].
杨青 ;
刘英 ;
曹福亮 .
高校教育管理, 2021, 15 (06) :114-124
[6]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现状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 [J].
周玲 ;
樊丽霞 ;
范惠明 ;
李佳欣 .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1, (03) :52-77
[7]   交通强国驱动的交通运输类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转型升级 [J].
杨敏 ;
陈峻 ;
许映红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23 (S1) :158-160
[8]   共生理论视角下“新工科”融合创新发展研究 [J].
刘剑平 ;
夏换 .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 39 (04) :19-24
[9]   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成效、不足与思考——基于华东理工大学7个专业的实证调查 [J].
孙艳丽 ;
涂善东 ;
周玲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1, (01) :90-96
[10]   “新工科”背景下以智能技术为牵引重构工程实践课程体系 [J].
仝月荣 ;
陈江平 ;
姜艳霞 .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 37 (12) :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