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化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被引:22
作者
张军 [1 ,2 ]
张席斌 [1 ,2 ]
张丽娜 [1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劳动报酬份额; 动态一般均衡; 量化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为了更好地解释过去20年来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呈现的U型变化模式,本文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下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将偏向型技术进步、资本动态及国际贸易等因素纳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2000—2017年间整体劳动报酬份额的U型变化特征,并捕捉和量化了生产率冲击、偏向型技术进步冲击、投资冲击、劳动力供给冲击及贸易成本冲击等多类冲击在解释劳动报酬份额变化中的相对重要性。研究发现:(1)偏向型技术进步冲击是解释中国劳动报酬份额U型变化的主要因素,中国整体劳动报酬份额的上升有70%以上可归因于2007年后中国可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的技术进步偏向类型的改变。(2)在结构因素中,90%以上的解释力来自部门内效应,而非部门间的结构变化。(3)在各种冲击因素中,来自中国自身的冲击是主要的,其他国家冲击的解释力度相对较弱。(4)数值模拟显示,改善投资效率、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均会进一步提高我国当前劳动报酬份额。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我国近年来劳动报酬份额变化模式的理解,同时也为当前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44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57 条
[1]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新变化与再考察 [J].
刘亚琳 ;
申广军 ;
姚洋 .
经济学(季刊), 2022, 22 (05) :1467-1488
[2]   中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宏观替代弹性视角 [J].
沈春苗 ;
郑江淮 .
经济研究, 2022, 57 (05) :106-123
[3]   企业金融化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 [J].
罗明津 ;
铁瑛 .
金融研究, 2021, (08) :100-118
[4]   技术差距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 [J].
郑江淮 ;
荆晶 .
经济研究, 2021, 56 (07) :24-40
[5]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 [J].
陈朴 ;
林垚 ;
刘凯 .
经济研究, 2021, 56 (06) :40-57
[6]   部门异质性替代弹性与产业结构变迁 [J].
徐朝阳 ;
王韡 .
经济研究, 2021, 56 (04) :77-92
[7]   要素替代弹性估计方法的比较与改进 [J].
封永刚 ;
蒋雨彤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1, 38 (04) :139-158
[8]   企业规模分化与劳动收入份额 [J].
陆雪琴 ;
田磊 .
世界经济, 2020, 43 (09) :27-48
[9]   产业分工、部门部类关系与总体产值利润率 [J].
程远 ;
胡秋阳 ;
姚万军 .
经济研究, 2020, 55 (05) :133-149
[10]   中国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与经济增长动能分析 [J].
许宪春 ;
张钟文 ;
常子豪 ;
雷泽坤 .
世界经济, 2020, 43 (02) :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