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金融化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

被引:81
作者
罗明津 [1 ]
铁瑛 [2 ]
机构
[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
[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所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劳动收入份额; 盈利溢出; 技术抑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F272.92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从企业金融化的角度解释了上市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虽然基准结果显示,企业金融化能够促进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但基于欧拉方程分解和中介变量法的验证发现,企业金融化一方面对工资水平产生正向溢出并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即表现出"盈利溢出"效应;另一方面,企业金融化却会抑制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改进,客观上造成劳动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上升进而带来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即表现出"技术抑制"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管的劳动收入份额获益幅度小于普通员工(私营企业中更明显),说明经典的"委托-代理"框架并不能有效地解释中国企业的金融化行为;与此同时,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和金融市场收益率具有强相关性,表明企业金融化的动力来自金融市场的收益激励。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企业金融化是企业在金融市场超额收益时期的"理性选择",伴随金融市场回归并运行在合理区间,企业金融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不仅不可持续,而且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持续损害,借助趋利性的企业金融化来获得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无异于"饮鸩止渴"。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提供有益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18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实体企业金融化:货币扩张、资本逐利还是风险规避? [J].
张成思 ;
郑宁 .
金融研究, 2020, (09) :1-19
[2]   移民网络、国际贸易与区域贸易协定 [J].
铁瑛 ;
蒙英华 .
经济研究, 2020, 55 (02) :165-180
[3]   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 [J].
施新政 ;
高文静 ;
陆瑶 ;
李蒙蒙 .
经济研究, 2019, 54 (12) :21-37
[4]   有偏型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迁和中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 [J].
王林辉 ;
袁礼 .
经济研究, 2018, 53 (11) :115-131
[5]   地区产业升级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合成工具变量的估计 [J].
周茂 ;
陆毅 ;
李雨浓 .
经济研究, 2018, 53 (11) :132-147
[6]   企业“脱实向虚”与金融市场稳定——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 [J].
彭俞超 ;
倪骁然 ;
沈吉 .
经济研究, 2018, 53 (10) :50-66
[7]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决定机制分析——市场竞争和制度质量的双重视角 [J].
文雁兵 ;
陆雪琴 .
经济研究, 2018, 53 (09) :83-98
[8]   金融业相对盈利性与经济增长——来自121个国家的国际经验 [J].
彭俞超 ;
彭丹丹 .
国际金融研究, 2018, (08) :23-32
[9]   金融化对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 [J].
杜勇 ;
张欢 ;
陈建英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12) :113-131
[10]   实体企业金融化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J].
王红建 ;
曹瑜强 ;
杨庆 ;
杨筝 .
南开管理评论, 2017, 20 (01) :15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