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影响全要素碳生产率:成本、创新还是需求引致

被引:60
作者
白雪洁 [1 ]
孙献贞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2]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 全要素碳生产率; 成本; 创新; 需求引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083305 ;
摘要
近年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引发了新一轮产业和商业模式变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绿色化经济增长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追求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文章从成本、创新和需求三个层面阐述互联网发展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了互联网发展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并检验其内在传导机制。首先,文章采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测算了2012—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全要素碳生产率指数,发现在样本期间内,中国的全要素碳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估计了互联网发展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发现互联网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高,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互联网发展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存在4.946 8的每法人单位域名数的门槛值,当跨越该门槛值后,互联网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会显著增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互联网发展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成本效应、创新效应、需求引致效应的作用机制,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企业成本、技术创新和新需求的中介效应显著,且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最强。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互联网跨行业应用,提高互联网发展水平;孕育"互联网+科技"的创新发展新模式,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提升;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激励互联网需求创造,促进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均衡发展;围绕企业降成本放大互联网的成本下降效应;多策并举,协力推动全要素碳生产率提升等建议,以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中国碳强度变化因素再分解的理论与实证 [J].
董昕灵 ;
张月友 .
软科学, 2019, 33 (09) :75-80
[2]   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 [J].
黄群慧 ;
余泳泽 ;
张松林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8) :5-23
[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J].
王鑫静 ;
程钰 ;
丁立 ;
王建事 .
软科学, 2019, 33 (06) :72-78
[4]   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J].
胡俊 .
软科学, 2019, 33 (05) :6-10+40
[5]   浙江省制造业碳生产率变动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J].
徐如浓 ;
吴玉鸣 ;
邹小芃 .
华东经济管理, 2019, 33 (03) :12-18
[6]   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及网络效应研究 [J].
汪东芳 ;
曹建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 (01) :86-95
[7]   基于混合地理加权回归的中国省域碳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J].
唐志鹏 ;
刘卫东 ;
宋涛 .
资源科学, 2017, 39 (12) :2223-2232
[8]   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J].
刘姿均 ;
陈文俊 .
经济地理, 2017, 37 (08) :108-113+154
[9]   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的测算及因素分解 [J].
汪中华 ;
宿健 ;
彭可 .
统计与决策, 2017, (08) :116-120
[10]   环境规制、工业结构变动与碳生产率增长——基于1998—2013年省级工业行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
王艳丽 ;
王根济 .
经济与管理, 2016, 30 (06) :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