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7·20”暴雨的精细化特征及主要成因分析

被引:32
|
作者
任宏昌 [1 ]
张恒德 [1 ,2 ]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2] 中国气象局-河海大学水文气象研究联合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极端暴雨; 洪涝灾害; 水气输送; 列车效应; 地形影响; 郑州“7·20”暴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2021年7月20日郑州地区历史罕见暴雨洪涝灾害的精细化特征及其成因,基于实况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距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郑州“7·20”暴雨过程具有突发性极强、短时雨量极强、降水极端性突出的特征;200 hPa存在异常偏强且稳定的高空槽及高空冷涡,使暴雨区上空高层具备强的辐散条件;偏强偏北的副热带高压、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向暴雨区持续输送了大量水汽;郑州上空回波发展旺盛,且有对流性回波不断汇聚,呈现明显的“列车效应”;在地形作用下,郑州具备比周边更强烈的低层辐合及上升运动条件,对降水量的增幅起到了重要作用;高、中、低空极为有利的环流配置、极强的水汽条件,以及地形的增幅作用共同导致了此次致洪暴雨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基于短时临近降水集合预报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研究
    包红军
    曹勇
    曹爽
    王蒙
    [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 (03) : 197 - 203
  • [2] 中小河流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的思考
    李致家
    朱跃龙
    刘志雨
    张珂
    包红军
    周国良
    刘艳丽
    何秉顺
    万定生
    李巧玲
    [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 (01) : 13 - 18
  • [3]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措施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及应用
    高玉琴
    陈佳慧
    王冬冬
    张振兴
    赵晨程
    [J]. 水资源保护, 2021, 37 (03) : 13 - 19
  • [4] 城市洪涝试验研究进展
    郝晓丽
    穆杰
    喻海军
    黄绵松
    吴滨滨
    [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21, 41 (01) : 80 - 86+94
  • [5] 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方法综述
    黄国如
    罗海婉
    卢鑫祥
    杨聪辉
    王峥
    黄婷
    马经广
    [J]. 水资源保护, 2020, 36 (06) : 1 - 6+17
  • [6] 武汉市“2016.07.06”暴雨洪涝灾害跨区域经济波及效应评估研究
    张正涛
    崔鹏
    李宁
    刘远
    邹强
    黄承芳
    吴圣楠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0, 16 (04) : 433 - 441
  • [7] 海绵城市理念演变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翟慧敏
    程启先
    李书覃
    张迁
    夏圆向
    张华
    [J]. 水资源保护, 2020, 36 (02) : 34 - 40
  • [8] 中国暴雨理论的发展历程与重要进展
    丁一汇
    [J]. 暴雨灾害, 2019, 38 (05) : 395 - 406
  • [9] 太湖流域2016年、1991年大洪水对比分析
    王磊之
    胡庆芳
    王银堂
    林荷娟
    崔婷婷
    朱晓庆
    [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6 (06) : 471 - 478
  • [10] 从重建资金与效率角度定量评估灾后经济恢复力的变化——以武汉市“2016.07.06”暴雨洪涝灾害为例
    张正涛
    李宁
    冯介玲
    陈曦
    刘丽
    白扣
    [J]. 灾害学, 2018, 33 (04) : 211 -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