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5 条
中国暴雨理论的发展历程与重要进展
被引:82
|作者:

丁一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机构:
[1] 国家气候中心
来源: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暴雨理论和机理;
暴雨外场试验;
对流尺度暴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2 [液态降水(降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东部位于东亚季风区,随着东亚夏季风的爆发、盛行和向北推进,东亚夏季风主雨带明显自南向北移动,在中国东部地区依次形成华南前汛期雨期、江淮梅雨季和北方雨季。这三个雨季和地区也是暴雨多发期和地区。因而中国地区的暴雨既不同于印度季风区的热带类型暴雨,也不同于北美与欧洲地区中纬度型的暴雨,它是由热带季风气流与来自中高纬的冷空气强烈相互作用下发生的,不但强度大,而且持续时间长和范围广。早在20世纪初期,中国科学家就开始研究中国暴雨,经过长期的努力,在暴雨理论、暴雨分析和预报方面,获得了重大的进展。本文将对中国暴雨的理论与重要进展作一综述和评论,共包括四个方面:(1)中国暴雨的主要气候特点;(2)中国暴雨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3)中国暴雨发生机理研究的主要成果;(4)未来中国对流尺度暴雨理论研究的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395 / 40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 [1] 近49 a中国30°N带不同地形下大城市与其郊区的降水特征[J]. 暴雨灾害, 2019, 38 (04) : 354 - 363唐永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徐桂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于晓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2] 上海城市热岛的精细结构气候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学报, 2017, 40 (03) : 369 - 378沈钟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市气候中心 上海市气候中心梁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市气候中心 上海市气候中心何金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上海市气候中心
- [3] 中国东部夏季持续强降水发生的主要环流模态和水汽输送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7, 22 (02) : 221 - 23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丁一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庆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4] The Long-term Variation of Extreme Heavy Precipitation and Its Link to Urbanization Effects in Shanghai during 1916–2014[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7, 34 (03) : 321 - 334Ping LIANG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Shanghai Climate Center Shanghai Climate CenterYihui DING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Shanghai Climate Center
- [5] 一次华北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分析[J]. 暴雨灾害, 2016, 35 (02) : 158 - 165李静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潘晓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臧增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赵定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闵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 [6] 论河南“75.8”特大暴雨的研究:回顾与评述[J]. 气象学报, 2015, 73 (03) : 411 - 424丁一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 [7] 陶诗言先生在中国暴雨发生条件和机制研究中的贡献[J]. 大气科学 , 2014, (04) : 616 - 626丁一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8]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J]. 气象, 2014, 40 (02) : 133 - 14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崔春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王晓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崔文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 [9] 印度夏季风的爆发与中国长江流域梅雨的遥相关分析[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6) : 763 - 775刘芸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丁一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10] 中国雨季的气候学特征[J]. 大气科学, 2008, (01) : 1 - 13王遵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丁一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