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从重建资金与效率角度定量评估灾后经济恢复力的变化——以武汉市“2016.07.06”暴雨洪涝灾害为例
被引:15
|作者:
张正涛
[1
,2
,3
]
李宁
[1
,2
,3
]
冯介玲
[1
,2
,3
]
陈曦
[1
,2
,3
]
刘丽
[1
,2
,3
]
白扣
[1
,2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来源: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后重建;
恢复力;
经济损失;
风险管理;
暴雨洪涝;
武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P429 [气象灾害];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自然灾害经济恢复力研究已成为优化灾害综合风险管理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途径,经济恢复力如何衡量以及灾后重建资金对经济恢复力的影响如何值得研究,而基于经济学机理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为构建灾后重建资金、效率与灾后经济恢复力变化间的定量关系的模拟提供了新的方法。因此,以武汉市2016年7月6日期间大暴雨洪涝灾害为例,利用自然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动态评估模型,模拟重建资金与效率变化下暴雨洪涝灾害对武汉市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经济恢复到灾前所需的时间,进而定量评估其对承灾体经济恢复力与灾后恢复期的影响。结果显示:(1)灾后重建资金每提高100亿,武汉市灾后经济恢复力提高近三分之一,灾后恢复期缩短12%;(2)重建效率每提高约1/3,武汉市灾后经济恢复力提高略高于五分之一,灾后恢复期缩短11%;(3)两者同时提高则使其经济恢复力平均提高达四分之三,灾后恢复期缩短五分之一。研究结果能从灾后重建的资金与效率两方面出发,强调对承灾体经济恢复力的影响,并为政府灾后重建分配方案的制定提供定量化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6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