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应用的人机双向反馈:机理、模型与实施原则

被引:45
作者
董艳 [1 ]
李心怡 [1 ]
郑娅峰 [2 ]
翟雪松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3]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教育应用; 人机双向反馈; 反馈机理; 反馈素养; 实施原则;
D O I
10.13966/j.cnki.kfjyyj.2021.02.003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实现个性化、智能化、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技术支撑,其实施手段和应用效果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的人机交互关系主要包括静态反馈、动态反馈、混合反馈三类,其交互主体本质上均以机器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面向人类智能发展的未来,增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反馈性、智慧性、迁移性特征,促进学习者的主体性发展,重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发展生态,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本研究在归纳国内外学习者反馈素养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感知反馈、认知统合、评价判断、采取行动、情感管理、动机调控"六类核心要素,通过搭建不同领域和层次的多元支架,构建面向智能教育应用的人机双向反馈机制模型,探讨解决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面临的人机关系困境的路径,为未来智能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轻量级生理反馈技术的教育应用及测量——基于2015—2020年的文献综述 [J].
翟雪松 ;
束永红 ;
楚肖燕 ;
朱雨萌 .
开放教育研究, 2020, 26 (06) :37-46
[2]  
具身模拟:人工智能赋能的学习变革[J]. 谢泉峰,刘要悟.课程.教材.教法. 2020(12)
[3]   学生反馈素养论纲:内涵、模型与发展 [J].
董艳 .
开放教育研究, 2020, 26 (05) :26-39
[4]   现象学视域下人机交互的主体间性分析 [J].
王慧莉 ;
李雪娇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 (05) :16-22
[5]   人工群体智能是否可能? [J].
何静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05) :90-96+186
[6]   人工智能背景下情感教学的运行与实现 [J].
李洪修 ;
丁玉萍 .
现代教育技术, 2020, 30 (09) :21-27
[7]   基于情感计算的虚拟教师模型设计与应用优势 [J].
朱珂 ;
张思妍 ;
刘濛雨 .
现代教育技术, 2020, 30 (06) :78-85
[8]   人工智能的教育哲学思考 [J].
张刚要 ;
梁青青 .
中国电化教育, 2020, (06) :1-6+64
[9]   技术驱动下的人机关系转向研究 [J].
韩宁 ;
艾志强 .
社会科学论坛, 2020, (03) :161-169
[10]   在线学习社区中的知识隐藏行为及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专业承诺和变革型指导风格的视角分析 [J].
翟雪松 ;
束永红 .
远程教育杂志, 2019, 37 (05) :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