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救济到公共治理:论侵害个人信息的司法应对

被引:42
作者
丁晓东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 未来法治研究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侵权; 损害; 威慑; 归责原则; 因果关系; 司法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D92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106 ;
摘要
个人信息司法保护的重心应从个体救济转向公共治理。在没有明确损害的案件中,个人信息权利之诉并非绝对权之诉,其性质类似执法举报,法院应承担专业化监管职能。在造成损害或实质性风险的个人信息侵权之诉中,法院应从个体赔偿救济转向合理威慑与公共治理。个人信息侵权具有大规模微型侵权的特征,以赔偿为主要目标不仅面临损害不确定、因果关系复杂等问题,而且无法实现风险预防与群体保护。个人信息侵权的损害界定、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救济措施应根据合理威慑目标而重构。侵权法也应与其他制度互动,个人信息侵权终审胜诉应自动触发检察公益诉讼。个人信息侵权揭示了领域法中的部门法关系,领域法治理应坚持部门法的制度演化与协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2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个人信息公私法融合保护的多维解读 [J].
丁晓东 .
法治研究, 2022, (05) :14-25
[3]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比较法重思:中国道路与解释原理 [J].
丁晓东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22, 25 (02) :73-86
[5]   个人信息权的宪法(学)证成——基于对区分保护论和支配权论的反思 [J].
张翔 .
环球法律评论, 2022, 44 (01) :53-68
[6]   个人信息处理者对信息侵权下游损害的侵权责任 [J].
谢鸿飞 .
法律适用, 2022, (01) :23-36
[7]   国家保护视野中的个人信息权利束 [J].
王锡锌 .
中国社会科学, 2021, (11) :115-134+206
[8]   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亮点、特色与适用 [J].
王利明 ;
丁晓东 .
法学家, 2021, (06) :1-16+191
[9]   平行还是交叉 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的关系 [J].
周汉华 .
中外法学, 2021, 33 (05) :1167-1187
[10]   论个人信息权益的构造 [J].
张新宝 .
中外法学, 2021, 33 (05) :1144-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