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技与人类命运:基因编辑的法理反思

被引:35
作者
郑玉双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基因编辑; 自然; 风险; 人的尊严; 个体与人类命运的紧密同构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3 [法伦理学]; B82-057 [道德与科学技术];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 ;
摘要
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的发明带来了生命科技领域的革命,同时引发了关于基因编辑技术之适用边界的伦理和法律争议。批评者基于反自然论证、风险论证和尊严论证主张人体基因编辑违反伦理,因此应该对其从法律上加以禁止。然而,这三种论证及其依据的传统伦理框架无法回应基因科技的真正伦理挑战,也不足以对人体胚胎的基因编辑构成有效反驳。基因科技并非带来尊严危机,而是带来了重新理解人之生命和主体地位的道德内涵的新契机。基于个体与人类命运在基因事务上的紧密同构性,基因科技能够促进个体与人类整体在共同利益上的同构性。在这个新伦理框架的引导之下,应该建构一种能够与对基因科技之伦理判断深层互嵌的法律规制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20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3]   基因编辑和人类生殖:社会伦理及法律规制 [J].
蒋莉 .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8, 5 (04) :125-134
[5]   当代科技发展的宪法界限 [J].
韩大元 .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8, 2 (05) :1-12
[6]   CRISPR/Cas9系统应用于早期胚胎编辑和基因治疗 [J].
张晓宇 ;
唐蔚 ;
李劲松 .
生命科学, 2018, 30 (09) :916-925
[7]   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应该从哪里开始? [J].
陈景辉 .
比较法研究, 2018, (05) :136-148
[8]  
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进展[J]. 单琳琳,夏海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8(09)
[9]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潜在风险述介 [J].
陶应时 ;
王国豫 ;
毛新志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 34 (06) :69-74
[10]  
捍卫预防原则:科技风险的法律姿态[J]. 陈景辉.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