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源、学术体系与政治实践

被引:2
作者
宋培军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边疆历史系中国边疆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框架体系; 学术体系; 历史共识; 新时代实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理论框架体系的内涵包括理论框架、理论体系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体系。从世界现代化时空坐标的角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体系的历史起源、学术脉络、政治实践,是中国社会科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首先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民族民主国家形态与现代公民国民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中国学术界不仅在20世纪30年代达成了“现代化的历史共识”,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步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体系。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体系之所以能够大大超越欧美二战后诞生的西方现代化理论,不仅有历史依据、学术体系支撑,而且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色。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命题 [J].
宋培军 .
文史哲, 2022, (06) :82-93+163
[2]   比较视野下传统中国国家形态的再认识 [J].
何君安 ;
常佳敏 ;
柴顺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2) :103-109
[3]   清末民初土司的国体地位因革:从四川土司到云南土司 [J].
宋培军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 (02) :29-41
[4]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英译及其内涵演变 [J].
励轩 .
学术月刊, 2022, 54 (02) :205-215
[5]   袁世凯手批清帝辞位诏书的发现及其对清末民初国体因革的认知意义 [J].
宋培军 .
文史哲, 2019, (04) :74-93+166
[6]   马克思“农业公社”思想放弃论之我见 [J].
宋培军 .
史学理论研究, 2018, (04) :27-37+158
[8]   道光朝陕甘总督杨遇春变革马政的环境史考察 [J].
赵珍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4, 24 (02) :88-97+180
[9]   论北魏均田制的产生 [J].
刘精诚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 (04) :30-32+12
[10]  
“和平协商”与“直接过渡”的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土地改革.[N].殷俊燕;梁屹峰;.云南日报.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