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治国家的安全观

被引:44
作者
王贵松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国家目的; 国家保护义务; 预防国家; 法治国家; 自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D631 [公安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0306 ; 1402 ;
摘要
安全是一种重要而又不确定的价值。在法治国家之下,安全要作为法律概念,就应以客观安全为标准,以实践理性下的相对安全为目标,以个体性安全为依归。安全首先作为国家目的为国家的成立提供正当性,在国家成立之后指引着国家履行其保护安全的义务。在私人受到具体危险时,行政机关可以采取防御措施介入,这时安全与自由处于一体两面的关系。但随着国家任务的扩张、风险社会的出现,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家要充分保障个人安全,就需要实施有计划的预防。由此,私人的自由受到更多的限制,安全与自由的关系日益紧张。在现代社会保障安全,国家固然要突破原有警察法上的界限,但仍不可放弃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应当强调个人的主体性和个体自由的价值,并将空泛的安全或自由转换为具体的权利来逐一论证为了保障安全而限制自由的具体措施的正当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风险行政的预防原则 [J].
王贵松 .
比较法研究, 2021, (01) :49-61
[2]   论中国宪法上的国家安全与人权的关系 [J].
韩大元 .
人权, 2019, (05) :1-11
[3]   象征性刑法“污名化”现象检讨——兼论象征性刑法的相对合理性 [J].
贾健 .
法商研究, 2019, 36 (01) :67-79
[4]   刑法立法“反向运动”中的象征主义倾向及其规避 [J].
魏昌东 .
环球法律评论, 2018, 40 (06) :44-59
[5]   象征性刑法及其规避 [J].
程红 .
法商研究, 2017, 34 (06) :23-26
[8]   食品安全权及其法律构造 [J].
涂永前 .
科技与法律, 2014, (01) :40-75
[9]   论刑法公共安全的多元性 [J].
邹兵建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 (12) :9-19
[10]   作为人权的安全权:比较、内涵及规律 [J].
张洪波 .
南京社会科学, 2013, (05) :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