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礼乐的实学进程及文学意义

被引:0
|
作者
韩伟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清代礼乐; 实学化; 诗歌; 戏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206.2 [古代文学(~1840年)]; K249 [清前期(1616~1840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中国古代,礼乐不仅是社会文化与文学艺术相互联系的“中间态存在”,更是解读文学发展的重要窗口。礼乐在清代的实学化进程包括礼乐经世及困境思考、礼乐调试及现代转型、礼乐实学化的实现三个阶段。在这一进程中,礼乐的德性因子被逐渐替换,表现为伦理之礼被经世之礼(法)取代,礼乐之乐让位给音乐之乐。在这样的双重作用下,一方面文学与载道的关系被松绑,另一方面自觉的音乐性诉求重新回到文人视野。就具体文体而言,作为高雅文学典型的诗歌,逐渐与社会拉开距离,进行诗艺的内在探索;作为新兴艺术样式的戏曲,则挣脱了道德与风化的束缚,打破了雅与俗的界限。总之,清代礼乐的实学化不仅具有思想史意义,同时也具有文学史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清代乐论的美学追求及诗乐关系之解体
    韩伟
    [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8, 37 (01) : 14 - 21
  • [2] 明清乐论的客观化趋向探析
    韩伟
    [J]. 文艺评论, 2014, (02) : 91 - 94
  • [3] 黎庶昌.曾国藩年谱[M].长沙:岳麓书社,2016
  • [4] 朱家溍,丁汝芹.清代内廷演剧始末考[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4
  • [5] (清) 昭梿, 撰.啸亭杂录、续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 [6] (清) 黄宗羲, 著.黄宗羲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 [7] 吴钊, 伊鸿书, 赵宽仁, 古宗智, 吉联抗, 编.中国古代乐论选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 [8] 顾炎武, 著.顾炎武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 [9] (清) 曾国藩, 撰.曾国藩全集[M].长沙:岳麓书社,2011
  • [10] (清) 顾炎武, 著.日知录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