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的非均衡分布与“胡焕庸线”的稳定性

被引:45
作者
吴瑞君 [1 ]
朱宝树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2]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
关键词
人口分布; “胡焕庸线”; 稳定性; 非均衡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胡焕庸线"是中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基线。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对"胡焕庸线"两侧,以及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人口迁移和分布变动的分析比较,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例基本稳定,但人口非均衡分布变化呈现新特点:(1)人口迁移的主流向,按东、中、西部区分,表现为由中西部向东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趋势,而按"胡焕庸线"两侧东、西半壁区分,却表现为"涓涓细水向西流"。(2)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持续高强度集聚的趋势有所转变,"胡焕庸线"两侧的"中间地带"(中部和西南部)成为中国人口净迁出不对称的"分水岭"。(3)中西南部的人口"空心化"受制于东部的空间极化效应,"胡焕庸线"的稳定对中国人口的均衡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化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口分布均衡与非均衡的矛盾统一,人口均衡分布的要义在于"均而不衡,衡而不均",因此,要实施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区域和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均衡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4+126 +12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胡焕庸线”的稳定性及其两侧人口集疏模式差异 [J].
戚伟 ;
刘盛和 ;
赵美风 .
地理学报, 2015, 70 (04) :551-566
[2]   中国大陆空间结构分异的进化 [J].
夏海斌 ;
王铮 .
地理研究, 2012, 31 (12) :2123-2138
[3]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 [J].
王桂新 ;
潘泽瀚 ;
陆燕秋 .
中国人口科学, 2012, (05) :2-13+111
[4]   从胡焕庸人口线看地理环境决定论 [J].
黄园淅 ;
杨波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4 (01) :68-73
[5]   中国区域人口的均衡分布 [J].
王可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1 (03) :23-26
[6]   中国县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 [J].
刘彦随 ;
李裕瑞 .
地理学报, 2010, 65 (12) :1602-1612
[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省际人口迁移重心演化考探 [J].
王桂新 ;
徐丽 .
中国人口科学, 2010, (03) :23-34+111
[8]   我国“教育中部塌陷”现象解读——基于省际教育数据的实证分析 [J].
王远伟 .
教育发展研究, 2010, (03) :42-47
[9]   大西北人口迁移形势的变动及其现状特点 [J].
张善余 ;
李旭东 .
科学·经济·社会, 2006, (03) :7-10+15
[10]   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 [J].
丁金宏 ;
刘振宇 ;
程丹明 ;
刘瑾 ;
邹建平 .
地理学报, 2005, (01) :106-114